故事會的主人公是寫的有人采訪一個終身不結婚的女警,女警回憶自已小時候的故事。
叫做圓圓的女孩子背負著弄丟弟弟的愧疚長大,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考公安做了一個警察,她想要找到自已的弟弟。
在監控全面覆蓋的年代,都不好找到孩子,更何況是通訊不發達的七十年代。
這個女孩子辦了很多的大案、要案,都沒有找到自已的弟弟,找不到弟弟,她的心中一直是愧疚的,周圍人勸她結婚,甚至她還有一個竹馬一直等她,但是女警就是不愿意結婚。
她沒有時間去經營組建家庭,她所有的生命都用來破案了,就想要多破獲幾個案子,讓正義昭彰,阻止惡行。
這個女孩最終還是找到了弟弟,是和她立了赫赫戰功有關。
女警獲得了太多的榮耀,家族破天荒地開祠堂,打算把女警給記入到族譜里。
女警回到了老家,開祠堂的時候,見到了佝僂著背,怯怯懦懦一輩子沒娶妻的弟弟滿滿。
真相在這一刻終于被揭曉,原來當時搶孩子的是老家的爺爺奶奶,女警的父親有一個先天癡呆的老來得子的弟弟。
爺爺奶奶擔心他們去世了以后,兒子沒人照顧,就和在首都的大兒子商量了,把孫子給搶回到農村里。
反正女警的媽媽既然生了兩個孩子,那就還有生第三個孩子的能力,女警的父親可以和自已妻子再生一個孩子,這個滿滿就留在村子里,以后照顧癡呆的小兒子。
就這樣,原本應該是在北京城里長大的孩子就成了農村孩子,必須得做農活,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得照顧心智懵懂的小叔,還喊他爸爸。
他渾然不知道,其實他的直系血親就在北京城!
女警的母親早早就因為憂慮過度死亡,父親還活著。
女警去質問自已的父親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我在首都里工作,又不能照顧你爺爺奶奶,你爺爺奶奶別的愿望沒有,就想要個人照顧你小叔,都是親戚。”
“我當時也是不想讓家里頭生風波,所以才沒和你媽提這件事,你現在知道了也好,你以后可以別把你的錢捐了,給你弟弟吧,讓他娶個媳婦。”
“要不是你弟弟去了農村,你留在城市里怎么可能考大學?還做警察?你這一輩子都不會這么圓滿,對了,你就一點不好,沒有結婚……”
·
傅明彥的記憶向來不錯,抓住了一個線頭的引子,就把這個故事在腦海之中重現了出來。
金小云又說得很細致,現在已經說到了丟了孩子的夫妻兩人已經是貌合神離了,金心妍插嘴補充說,感覺男的最近和一個寡婦走得很近。
叫做圓圓滿滿的孩子,街坊鄰居傳得那些流言蜚語,孩子的父母貌合神離就要離婚。
這幾個因素疊加起來,傅明彥覺得還真的挺像是故事里的主人公。
傅明彥先把這件事給記在心中,是不是晚點去核實就好,現在重要的是金小云和傅平的婚事。
是的,傅明彥在今天過來的時候也愣住了。
他還以為父親最多是和金小云說話這一步,卻沒想到短短一周的時間,居然進展這么快。
金小云和傅平走在一起,金心妍走在傅明彥的身側。
傅平不好意思同兒子說這些,金小云也同樣是如此,由金心妍來說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