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的百貨大樓這一天早晨8點尚未開門的時候,就有一輛車停在了百貨大樓門口。
幾個男性利落地把卡車后面用繩子捆好的竹板、竹條搬了下來,搬了差不多半車,最后一個瘦小的年輕人跳在了地面上。
“王知青,你和劉知青兩個人能行嗎?”
姓王的知青拍了拍胸口。
“放心吧,你們去其他縣里,還有劉知青幫我,我們兩個沒問題的。”
從卡車上又下來了一個梳著雙麻花辮的女知青,正是在鳳竹村里下鄉的劉知青。
劉知青說道:“沒問題的,縣里也和百貨公司的人打了招呼,真遇到事情了,我們可以讓人幫忙。”
卡車載著剩余的家具離開和人離開,車上的人還要去毗鄰和平縣的紅旗縣。
竹制家具能不能賣出去,對鳳竹村的人而言都是一個問號。
但是一個和平縣能夠消化的竹制家具是有限的,必須得一開始就考慮其他縣城。
所以和平縣的領導們給周邊的縣市打電話,讓其他縣市區的百貨大樓外給一個地方,可以讓竹山家具進行銷售。
其他縣市的領導不明所以,不過和平縣的領導要求也不高,只是讓百貨大樓外多一個小區域,賣得也是集體經濟的產物,所以其他縣市的領導們也同意了。
今天開始,竹山家具會在紅旗縣、和平縣兩個縣城里開始售賣。
·
看著車輛遠去以后,王知青開口:
“劉知青,你在這里等著,我去借個梯子。”
王知青很快就借來了一個梯子,從懷中拿出了一個疊的整整齊齊的紙張。
紙張被打開后,漿糊抹在了背面,王知青拽著四個角,小心翼翼地把紙張貼在了墻上。
朝陽之中,百貨大樓的墻面多了一個白色的大紙,上面是傅明彥寫下的四個字——竹山家具。
王知青下了梯子,和劉知青相互對看一眼,“今天肯定可以賣出去家具的,咱們開始吧。”
真正到了賣家具的時候,其實村子里的人是有太多的擔心。
因為竹山家具的廠房可以開始生產板材的時候,傅明彥已經離開了,他甚至不在江川省,而是回到了北京城里,重新在北京大學里讀書。
少了傅明彥,就像是少了定海神針,村子里的人又陷入到了一種焦躁情緒里。
自古以來,華國都是用木頭來做家具,哪兒有用竹子來做家具的?
真的生產了一批家具的板材以后,看著廠房里的板材和竹條,大家心里頭又開始發虛。
所有人都渴望這一次的集體經濟可以成功,但是所有人都心中沒有底。
知青們其實是對銷售竹制家具更為樂觀的。
尤其是有一個在滬市生活的知青,信誓旦旦表示,這種家具倘若是在滬市,肯定會被賣瘋!
知青們希望竹山家具可以成功,這樣的話,進入家具廠里干活,去其他縣市賣家具,無論是什么活都要比在地里刨土輕松得多。
劉知青沖著王知青燦爛地笑著,“肯定可以賣出去的。咱們先把衣柜組裝起來。”
國人是愛湊熱鬧的,只需要把衣柜組裝起來,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柜子的好。
在家具廠,已經把每個柜子需要的板材用繩子捆在一起,兩人很快就找到了一個衣柜所需要的板材,拿著用油紙包里裹好的螺絲、螺母還有起子,開始組裝家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