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平所在的街道辦事處,因為這一篇報道,不少同事都對傅平有了新認識,昔日里比較疏遠的同事會刻意結交一二。
傅平幾乎是對方過來交際的時候,就很明白這些同事對他的轉變是因為兒子。
傅平沒什么別扭要和人鬧僵的想法,所以別人來打招呼,他就大大方方地交際。
在傅平看來,過去別人瞧不起他也正常,傅平承認自已就是個普通的農民,沾了兒子的光才有了這樣的機會。
再說了,就算是過去僵著,也沒什么大齟齬,這會兒笑呵呵地應著,傅平的心中反而有一種驕傲。
他的兒子真的是了不起,別看他的同事不少人都了不得,但是要論生孩子,沒有同事比得上他。
他還好能夠看到兒子做出這樣的功勛,看到兒子給這個國家做貢獻。
這個念頭從腦中閃現出來以后,傅平就忍不住失笑,自已還這么年輕,沒有了繁重的農活以后身體又很好,當然可以看到兒子的功勛。
傅平想著,他不光是可以看到兒子為祖國做貢獻,說不定還可以看到小孫子、小孫女。
兒子劍眉星目,兒媳婦也是貌美如花,兩人都是漂亮又聰明的人物,生了孩子肯定也很好。
想著雪團子一樣的孩子喊自已爺爺,到時候也考大學,傅平就忍不住笑呵呵的,等在廣場打掃衛生的時候,他的掃把格外地有勁兒,颯颯地把地面的浮塵掃得是干干凈凈。
·
在北大的校園里,也同樣是因為傅明彥的報道而轟動。
“我就知道《北京晚報》上肯定是有消息的,我昨天在百貨大樓里看到了!”
“大家快來看,這就是我說的關于竹山家具的報道。”
文學院大一的一個地道北京女生面上激動地揚著報紙。
因為奔跑情緒激動,新陳代謝加快,面上紅撲撲的。
“給我看報紙,我可是問潭的忠實讀者。”
“這可不是傅明彥的文章,是他做的貢獻,是竹山家具,你別搶。”
“找個人來念報紙吧,不然誰也看不到。”
報紙少而人多,自然是用朗讀的方式來念報紙的內容。
文學院的人喜歡詩歌的可不少,念報紙的人感情充沛,聲情并茂地把報紙上的內容給復述了出來。
新生們各個都臉紅撲撲的,他們才進入大學校園里,在剛開學就組織去過一次外語學院,去見了傳說中的傅明彥。
不少人曾經遺憾于傅明彥回了一趟故鄉,卻也沒創作出來鄉土文學的著作,現在可以說是一丁點都不遺憾了。
原來這樣一個大作家沒有創作文藝作品,卻做了另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咱們去第一教學樓看一看,外語學院的大二有高數公共課。”
文學院的人不知道是誰提議,眾人嘩啦啦地涌著去第一教學樓,就想去和傅明彥說說話。
文學院的人剛到第一教學樓下就傻了眼,居然這么多人!
以前來看傅明彥的人,最多的就是熱愛文學院的人,十個里面有八個是文學院出身的,這一次不一樣,各個院系的人都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