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時不時會和王浩對上目光。只是人多眼雜,都是一瞥而過。
好在吃飯的時間不長,這飯菜可口,兩個小孩都吃了不少。我們還沒下桌,他們已經放碗了。
又約著一堆人去玩兒了。
我把位置挪到小平邊上去。
輕聲和她交談。
“那小子剛剛和你說什么了?看你這么開心?”
“你猜呀,你自己教的兒子你不知道啊?”
“我就算再了解,也不可能能細化到他說什么話我都能原封不動的說出來吧?”
小平聞聲,點頭。
“也是。”
然后她看了一眼李小開,緊接著貼在我耳邊娓娓道來。
“你那個好兒子,真是情商高啊。我剛剛那么夸他,人家都沒飄。人家還和我說,不管他有再聽話,再懂事,再乖巧,他都是你的孩子。他說以后我生的孩子,也會是我最懂事最乖巧的孩子,也是我最愛的孩子。他說我最喜歡的應該是我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他。
他還讓我以后生了孩子不要和他比較。
你說說這個小不點兒他……哎喲,我都懷疑他身體中住著一個成熟的靈魂。這一點都不像他能說出來的話!
快說,你是怎么教他的?把你的秘籍拿出來,讓我好好學一學,回頭我也讓李小開好好學一學!”
按理來說,小孩都喜歡歌頌贊揚。喜歡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沒有人愿意把別人對自己的喜愛分出去。
但我的兩個孩子不是。
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不爭風吃醋的。尤其是女兒,心思相對細膩。而且周遭還有很多張口即來成年人忽悠,說什么“你媽媽給你生了弟弟,對你的喜歡就會被弟弟分走了”“家產你就沒有了,全是你弟弟的”這些喪心病狂、扼殺小孩童真天性的謠言。
很多女孩因為年紀小,沒安全感,加上父母家人下意識更照顧小的那個,于是只能選擇一個人悶著不說,需要一雙用心的眼睛才能發現。
然后及時開導。
并且還得自身對待兩個孩子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對自己以身作則。不然孩子是不可能聽得進去的,自己都做不到,自己都改不了,用什么說服人?
又更何況我的兩個小孩兒是游走在寵愛和偏見的環境中長大的。
在我面前,在一些喜愛他們的大人面前。他們得到夸獎和寵愛。
在我的娘家,在逐漸對他們冷處理的張建這兒。他們得到和我哥我姐家孩子的區別對待,得到爸爸的冷落。
于是在我的引導下,他們明白人這一輩子不可能只有寵愛,不可能只有夸獎。
也有區別對待和冷落。
但這些就是構成人生的板塊。別人說什么說什么,別人是真心或是虛偽,我們無從改變,也不能控制。
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可以控制自己。
所以我告訴他們要聽最中肯的話。
如果別人夸獎的,恰巧也是自己有的。那就作為一種激勵,悄悄的放在心底樂一樂,讓這種快樂和愉悅推動自己繼續前行,繼續努力。
如果別人有意抨擊,惡意謾罵,或是打壓。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為我這個當媽媽的永遠相信他們,相信他們摔倒一定會自己站起來,相信他們犯錯會加以改正,相信他們有強大的內心和力量面對那些詆毀的流言蜚語。
他們對關系也有邊界感。親,更親。我兒子分得清楚。
所以我嘴角一揚,在小平耳朵旁說:“推己及人,這個“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小孩。他只是小不是傻,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能感受到的,他都能感受到,只是他小,不能表達清楚。但是你可以呀。
他甚至想說,如果以后你有小孩,一定不要在他面前說希望你的孩子像誰一樣優秀,小野有小野的路,小靜有小靜的路,你將來的孩子也有他自己的路,無需比較,只需引導。能在一條路上不太跑偏,就已經是大幸了,人生這條馬拉松,或許是體驗大于成功才更有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