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也注意到很多電桿或是一些門店門上,又或者是公共宣傳欄、公共廁所。總能看到一些租房和售房的信息,其中以租房為主。
出租最多的是民房。
出租屋。
出租屋。
這三個字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盤旋。
這里面到底透著什么?
我一直在琢磨,一直在想,某一個突然間什么東西在我腦海中靈光一閃,一個念頭一下子跳進來。
!
對!
出租屋。
如果知道出租屋的人員結構,那就大概能推測得出為什么產品會以一百毫升為主了。
可是在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我上哪知道人家哪個是租房的?哪個不是租房的?
要不按照上面的信息裝作租房的人打電話問一問?
我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立馬開始行動,第1個電話打過去那個房東好像是在打麻將,我問他能不能現在帶我去看看,他好像并不著急,更愿意打麻將,我于是放棄,換另外一個號碼打,這個老板來得快,而且是個中年女人。
四十多歲的樣子。
穿得還算中規中矩,身材比較結實,短頭發,波浪卷到頂。
一看就是很有福氣的人。她說話也很有底氣,是那種中氣十足的感覺。剛和她說話時或許會覺得有一點中性之感,但我喜歡這種感覺,我反而不喜歡太矯情或是太嬌滴滴。
我和她去看房時,就不斷從她口中套話。
從她口中得知:“一聽你就是外地口音,不是貴陽本地的。是遵義人吧?”
我剛剛和她說普通話,偶爾也會夾幾句方言。她聽明白了。而且一猜就中,可想而知平常接觸的人很多。
“對,遵義人。老板娘,在你這兒租房子的生意人很多嗎?”
“哎呀,在這邊租房子的人什么地方的都多。除了貴陽本地。其中貴州其他市區過來的人占大部分,遵義和畢節占比更高。”
遵義和畢節占比更高。
我把這個記住了。
“這樣啊?”
“怎么了?你問這個做什么?”
“哦,沒什么,就是隨便聊聊。那一般什么年齡的人在這邊租房子的比較多?”
“這個就不好說了。嗯~~總體來看的話,小年輕也多,中年也多,老年的……老年人基本都是本地的,房子就在這兒的。”
嗯。
一般老年人如果不是家在這兒,也不喜歡到外邊折騰。
小年輕和中年人都需要生存。這邊相當于是一個中轉地,無論是工地還是市區一些廠區、超市、或者行政單位之類的,到這兒都挺近,所以大家選擇在這兒租房定下來。
算是一個造福于民的地方。畢竟都是民房,房租相對便宜。
這個老板的房子總共有六層。很難想象一個自己家的民房修到六層這種級別。怪不得人家說話底氣重。一年光是收這點房租都夠養活一家人了。
一層樓有三家住戶。我大概看了一下,幾乎都是一通到底的戶型。有的里面能看到兩道門,也就是說分成三個屋子。有一家我看到最里頭那道門開著,靠窗做了灶臺,最里側的應該是廚房。
幾乎每一家都有兩個人或三個人為主。
有的一個女人帶著小孩在門口,更多門是關著的,證明還沒下班回來。
但多半鞋架都擺在外面。從鞋子的構成來看,也是每戶以兩個人和三個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