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把我們產品推銷出去,他們嘗到我們的味道就知道我們的產品如何。打造口碑,同時吸引回頭客。”
我說。
“那你怎么展現你的產品口味?”
“剛剛說了,在旁邊置一爐火,路邊攤一樣的形式。”
“我知道。”他問的更具體:“我的意思是你這個產品別人怎么才知道是好吃的?你的路邊攤打算怎么搞?這其中需要什么材料?”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沉思。
他卻說:“怎么想的就怎么說。越接地氣越好。吃的東西就是要講究接地氣,還要結合當地風土人情。”
“豆腐乳就不用說了,自己買回去嘗,一般我們吃臭豆腐就是炸了烤了用來蘸辣椒唄。
分為兩種辣椒。一種濕辣椒,一種干辣椒面。想要哪一種得看個人的喜好。”
說到這兒我一下子明白他的用意,仿佛被什么東西把腦子彈了一下,瞬間明了:“你剛剛的意思是不是想問我用哪種辣椒?”
想要味道好,首先臭豆腐得好吃,然后就是辣椒,說白了就是拌臭豆腐的佐料。佐料才是靈魂~~
是錦上添花的。
我們貴州人吃東西,尤其是遵義那邊,無外乎就是吃的辣椒。
只要辣椒好吃東西就一定不會差。
“還不算太傻。”
“王浩~~”
他笑了笑,那邊好像有什么動靜,我問他是不是在接水喝?
“看來剛剛腦子真的開竅了,我在做什么都能聽明白。”
“姓王的~~你能不能好好說話?”
“好了,言歸正傳。”他說:“辣椒就是靈魂中的靈魂。對整個貴州來說都是,甚至放眼更闊一點的地方,對云貴川、湖南、重生這些吃辣的地方都適用。所以這個問題得好好想一想。你要是確定不下來可以多找幾個人幫忙嘗一嘗。
你可以問問姐,她在老家待的時間不少,后來又在外省接觸不少人,在貴陽住了好幾年。對這方面的敏感度比你我都要強。”
他叫李小霞也叫姐。
聽著真的很親,讓人覺得舒服。可能會有人不理解,但我了解過他們之間的故事,所以這個稱呼沒什么不好,也是曾經難以改過來的習慣吧。
“好。回頭我請姐幫個忙嘗一嘗。不出意外的話大體都是我們遵義的辣椒為主,畢竟最大的辣椒城在遵義不是?”
“是可以這么說。”
“但是呢?”我和他談過這么多次,也是能在平常的聊天中預判他的預判,所以我知道他這句話后面還有轉折。
他也笑,喝了口水繼續道:“但是,別搞得這么局限。你去吃羊肉粉、牛肉粉之類的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問題大有所在,貴陽用的粉和遵義的粉不一樣,他們是細粉、酸粉,我們只有一種型號的粉,而且勁道。面也不一樣,我們是干面,他們是堿水面,還有米皮…全都和遵義的種類不同。我覺得遵義的好吃多了。
而且他們辣椒也不好吃。”
“看來你也惦記著遵義的吃法。”
“那是當然。”
“那人家一直在貴陽成長的、久住的又怎么可能喜歡吃你遵義那些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