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兒子向我求救。還說刀叉太重不好弄。
我繼續切自己的牛排,邊吃邊說:“姐姐也能切你怎么不可以?你是男孩子,比姐姐力氣還要大呢。”
王浩也認可:“男孩子就得自己動手,不能每次都向人求救。還要學著照顧身邊的女孩,姐姐多厲害?人家都沒讓人幫呢,你不能丟男人的臉。”
我兒子還不罷休:“可是……可是姐姐把刀叉拿反了呀~~”
之前在貴陽吃那次自助是我提前給他們切好的,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都沒用到刀,直接用叉子叉著吃。
我發現我兒子有時候特別執拗,或者,這是在更大的城里,他剛接觸,看到這么多穿的洋洋氣氣的小孩穿梭于大型商場,聽他們說什么“左刀右叉”,就以為是城市規矩,若是自己沒按著這個規格來就會低人一等似的。
自尊心和好勝心都在作祟。
反倒是女兒相對從容淡定,能堅持自我。
我正想說點什么,王浩搶了先:“誰說姐姐拿反了?”
“他們都說左刀右叉,那個服務員小哥哥也說過。”
王浩依舊邊吃邊說:“那你吃上了嗎?”
兒子有些氣餒,把刀叉放下,雙手環胸扭著頭掃別的桌。不知道是不是在看人家怎么吃。
我和王浩對上眼。
看來,成長路上會有很多分歧、很多不同種類的問題。
教育孩子,好像每時每刻都是在臨場作戰似的,得斗智斗勇,得深思而后行。既不能壓著他自尊,又得戳到問題的根本。
很費心神的。
我們三個都自顧自的吃,沒有管他,沒一會兒他自己把刀叉換了位置。埋頭開吃,這次順利切了塊入口。
我心里欣慰一笑。
王浩說:“這就對了,男子漢大丈夫,雖然頂天立地,但那只是不做壞事,平常生活就要看自己怎么方便怎么來,只要不傷害人,就不用遵守別人口中說的規矩。
花了錢吃進嘴里才是大事。用不慣還可以用筷子,這牛排和平常你媽媽給你們做的豬大排一樣,只不過換了個名而已,什么方法最合適最省事你就用什么方法,不用和別人一樣。”
兒子還有些小郁悶,后來看到也有小朋友直接上手,這才徹底開悟不再糾結。
這一趟廣東之行來也匆匆回也匆匆,機起機落,我們又回到繁忙又令人頭大的事業生活中。
貴陽的賣點在李小霞的建議下取得不錯的成效,收益日日增多。
這種小攤投入小,有起色我就趁勢多設好幾個點,青云路和7路小吃街那些商販我也對接了一些,配上遵義來的開胃辣椒,前景一片大好。
眼看那十三萬起步資金就快回籠,我細算過,只要不出意外再過幾天就能湊齊。到時候我給王浩寄過去,解解他的壓。
傍晚,我和小伙伴準備收攤。攤位前是一家藥店。
一個彎腰放東西又抬頭間,我的眼角余光掃到一道熟悉的人影。
是張建。
而他扶著一個短發微胖女人從藥店走出,臉上笑意深深,手里拎著的塑料袋里是一盒還沒拆封的驗孕棒。
“前面就有個公共廁所,咱們走快點驗驗,我感覺我馬上就能當爸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