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我一愣一愣的。
誰來他都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結果跟他說留電話后他還邀請我喝茶。雖然是讓我自己倒。
居然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哈哈。
可能就是這樣吧,一開始碰到鐵墻鐵壁,然后突然出現一個小洞透進一點光或者風,仿佛嘗到甜頭。
于是心情大好。
就像王浩說的,如果熟了,不在他規定的這個期間內叫他他應該都會幫忙。
“ok,那我就不客氣了。正好有點口渴。唉,你要不要?也給你倒一杯過來吧?”
“謝謝。”
“沒事。”
我倒了兩杯茶,一杯給他,一杯留給自己。他端著喝一口放在某一個機器上。
然后他主動搭話了:“你不是本地人吧?”
“嗯~~怎么這么說?”
他一邊弄機器一邊說:“聲音不像,口音不是這兒的。”
“……可以這么說吧,不過都是貴州人。”
他抬頭看我一眼,又繼續埋頭干:“那邊有椅子。”
“嗯,謝謝,不用,正好我也站一會兒。”
“你買這個機器準備開豆腐廠?”他問。
“……這么明顯嗎?”
他偶爾抬頭,多半時間都埋頭在搞他的東西。
“還不明顯?這么多臺機器,難不成買回去自己做自己吃?那得吃到猴年馬月?”
“哈哈。”我打了個哈哈,點頭:“對。就是豆腐廠。”
“我們這個地方小,用不了這么多吧?這是準備外售?”
他又問。
“嗯。以臭豆腐和豆腐乳為主。”
我直言。
他是個生意人,而且從他剛剛說的話可以感覺到他洞察力好,只是一般不怎么說話,但如果能說出的應該都是實打實的,不會像那些故意賣關子,故弄玄乎。
所以我也問一些我想問的:“老板,我能跟你打聽個事兒嗎?”
“請講。”
“是這樣的,昨天我去看場地,大概就在修文往遵義那個方向開差不多一公里,然后上盤山路,距離物流園來回半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塊平地,三畝出點,一年兩千租金,如果在那里搞廠子有沒有搞頭?”
“要利用物流園嗎?”
我搖頭:“暫時不用。”
“你有自己的銷路?”
“是的。”我說:“物流園后期會利用起來,現在主要就發貨,沒想開鋪子什么的。”
“貨運到哪里?”
“貴陽。”
他抬眸,定睛看我。不知道是在想什么,看得我有點懵,不過很快他說:“你看那個地方位置還不錯,做這種食品的沒必要在路邊,誰給你找的位置?找的還可以。”
“怎么說?”
“食品安全本來就是人重視的問題,尤其是消費者。如果在馬路邊,雖然距離物流園更近,但如果后期品牌搭起來有心人找上門,那些狗仔記者什么的,圖片一拍給你傳到網上去,人家一看在馬路邊,體驗感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