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更是將計就計,讓他只身南下,本該與我等共謀,卻沒想到他竟會獨辟蹊徑,自己就將泉州軍權給收攏了起來,讓我們沒了插手操控的機會。
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還請大人示下。”
董立依舊沒有開口,榮昊沉吟了稍許,緩緩道:“人家既然整頓了軍隊,我等再想制轄于他,讓他為我等所用,卻是不易了。不過……
若是他不為之,朝廷必不容他。
不如,靜觀其變吧……”
“靜觀其變?”
董立沉聲道:“那要觀到幾時?如今國事艱難,王鳴之罷相,政事堂由賈儒把持,對付蒲壽庚,不過是江南幾家想插手越來越繁榮的海洋貿易吧了。我等都是受過甘甫公的恩惠的,難道就這樣看著他一頭扎進去。
沿海四路重地,大夏財賦七成出于此,敢有一絲動蕩,則社稷不穩。
這件事最好的結果是,震懾了貪官,國家增加了賦稅,又不能大開殺戮,如今這個形勢,北方隨時都可能發動又一次南征。
不能肅清吏治,我等只是受到訓斥。
賦稅之地若是不穩,我等人頭都要落地!
投鼠忌器之下,手腳被縛而行,使我等封疆之臣猶如廢物一般窩囊。
怎么靜觀?”
榮昊聞言嘆息,想要從其身上割肉,還要忌憚生亂,何其難也?
偏京里太后和內閣不能體諒,使得他們處境艱難。
董立皺眉道:“這些難道我們懂,襄陽王未必就懂,賈太師打的什么主意!太后外戚又打得什么主意!一個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震懾一下,好在海洋商業上插一腳,而另一個怕是對方做大,也想對蒲壽庚敲打一下,好乘機拉攏吧了。”
榮昊呵呵一笑,道:“大人,襄陽王南下的初衷,不會因為昨日之事改變。這一點咱們知道,京里的雙方也知道。甘家哪個是個極精明的少年,太后和太師讓其出京為欽差,只有整頓鄉軍和剿匪的權利,有清查貪官的權利,卻沒有審斷的權利,如此他還不明白,也用不著我等多費心思了。
但是既然咱們時間緊迫,怕他他做事不穩,我們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山不來就我,我可去就山。
我們何不趁機扶一把,壯其聲威?
董立聞言,眼眸一亮。
第二日泉州知州府衙內,韓濤正在處理源袁知州和提案沈巖雙雙被殺一案,就聽自巷道口處,傳來一陣銅鑼大鼓聲,又有司吏員用尖銳聲通報道:
“安撫使董立,轉運使榮昊大人到!”
眾人聞言皆變了臉色,還真讓王爺給猜到了。
韓濤一喜,忙命州衙官員跟隨自己前去迎接。等來到巷道口后,看著巷道口處的旌旗招展,他回頭對手下官員微笑道:“自半月前出京以來,今日終可收官。爾等勞苦功高。”
來到董立的大轎前,雙手捧著一份書信,遞給董立。
董立微微一愣,打開信件,看了一會,又將信件交給榮昊,等榮昊看完,雙方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之色!
“甘家那個少年竟然離開了,自己還是小瞧了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