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者事之動機與開始,果者事之終結與受報。
現所處之苦厄,果報也,凡夫癡迷,身受方覺,所謂畏果也,雖畏無補。
先所造之罪惡,因由也,菩薩有智,見始知終,所謂畏因也,畏可止造。
通俗來講,世人的目光不像仙神一般看的長遠,往往事情發生了,才會察覺,畏懼。
但是修行有成的仙神,掌握著天機卜算之道,有先知之能,可以洞徹天機
在事情未發生之前便能看到這件事的結果,推斷出這件事情對自身的影響。
就像是下圍棋,普通人在棋子被吃掉之后,才會察覺,后悔
可那些棋術高手卻能提前看穿數手,數十手棋路,甚至整個棋盤在他們眼中都洞若觀火,一覽無余。
因果這種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對于凡人來說,就如同隨處可見的空氣,信則有,不信則無。
可是對于修行仙道到一定高度的大能來說,卻是避之不及。
凡間的因果對于那些勵志超脫的修行者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所謂因果,在地球上有一種理論叫做六度空間理論,又名六度分隔理論。
意思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放在修行界中,最麻煩的事情便是如此,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修行者,好不容易修行有成,
只是教了個徒弟,他下山歷練,隨手鏟除了一個煉制骷髏妖的禾山道門徒。
結果因果糾纏,這個修行淺薄的禾山道門徒有師傅,有同門,有朋友
當然對于修行有成的你來說,這些不過是些雜魚,他們找上你,也不過是被你隨手灰灰了事。
可同樣,這些被你所殺的人也有同門,師長,朋友
一波接一波的來找你復仇,這便是因果。
因果積攢多了,就像一團越攢越多,亂成一團的毛線球,指不定哪天就會徹底爆發
從哪個
犄角旮旯蹦出來一個修行有成的仇人來尋你報仇
用道家術語來說,這是人劫
當然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方法也有很多。
最簡單的方法,便是一力降十會,你實力夠強,管他來多少人,無非就是葫蘆娃救爺爺而已。
或者直接從源頭解決問題。
當然大部分修行中人修行有成之后一般便會遠離紅塵俗世的泥坑,躲進小樓成一桶。
緊閉洞門,靜誦黃庭三兩卷
少種因,便難結惡果,這也是很多修行高人甚是收徒,或者收徒極其嚴格的原因。
當然如果你實力提升的速度超過了你招惹是非的速度,那也另當別論
就拿唐宋自己來說,唐氏集團的極速擴張,奪走了不知多少利益集團的蛋糕
可他們敢吭聲嗎,上一個敢齜牙的包皮佬集團的血還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