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珞珈山紫竹林,那魚籃觀音菩薩靜坐蓮臺,閉目盤算了一陣之后,徑直離了道場,往靈山去了。
須彌山上,彌勒佛祖坐定九品功德蓮臺,一縷元神正自周游大千,宏揚佛法。
此時一些世界之中,他仍是東來佛祖,三世未來佛,他既已登臨現世佛位,自要弘揚,以證果位。
突然有守門金剛來報,說是有一道童,持金玉昊簡前來,正在須彌山下,卻是老君新煉了一爐丹,邀請他這位佛門世尊赴那品丹之宴。
彌勒佛祖便命守門金剛將那童子帶進來,童子呈上玉簡。
彌勒看后,便吩咐左右沙彌侍者準備法架,便準備去八景宮中赴宴。
彌勒佛祖剛剛出得大雄寶殿,一朵云光便自遠處而來,云光蓮臺之上,端坐一白衣菩薩。
白衣菩薩自然不是別人,正是匆匆趕來的魚籃觀音,她見到彌勒,便自雙手合十,口稱“世尊”!
“大士何來!”
彌勒見得魚籃菩薩到此,亦是有些驚訝,連忙自法架起身相迎。
事實上,彌勒和魚籃菩薩的關系并不睦,甚至用貌合神離都不足以形容。
當年闡教十二金仙犯了神仙殺劫,不得不下山渡劫,由此引發了封神量劫。
魚籃菩薩的本尊觀音大士前身正是闡教十二金仙之一的慈航道人。
彼時彌勒還是接引道人座下親傳弟子。
西方貧苦,人才凋零,接引,準提兩位教主不得不四下打秋風,渡些人才來他西方教門。
封神量劫之時,兩人更是瞅準時機,直接在那熬湯的鍋底刮了一勺稠的。
不僅渡化了截教三千紅塵客入了佛門,更是釜底抽薪的挖了闡教墻角。
得了這些人的好處,西方教因此大興。
不過這也為后來佛門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辯埋下了禍根,畢竟西方教當時攏共大小貓兩三只。
兩位教主自截教打秋風一下子渡化了三千多尊佛陀,菩薩,羅漢出來。
這就像是一個攏共只有十幾人的小公司,董事長一下子在外面外聘了幾百號管理層。
這公司到底是算誰的
更遑論那位人教教主,道德天尊看似不爭,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將他們佛門換了個底色。
他一招化胡為佛,扶持那多寶道人坐了那靈山世尊之位。
原本佛教立時,這位置本該是彌勒來坐,他才是西方教根正苗紅的圣人親傳。
可惜涉及教主一級博弈,便是天數亦可改。
彌勒佛祖得道于鴻蒙初開,亦是先天神魔跟腳,更是得接引圣人親傳,自然不忿機緣被搶。
偏偏自己又無可奈何,他修為雖高,法力雖強,比之多寶如來這位截教大師兄差了卻不止一籌。
更何況彼時靈山上下九成菩薩,佛陀都是多寶如來的師弟,彌勒拿什么跟他爭。
于是,彌勒在未來佛祖的位置上枯等了五十六億年,直到多寶如來寂滅,返本歸元重化了多寶道人,隨截教圣人離了此界。
他才登臨這現在佛祖,靈山世尊之位。
靈山的幾位大菩薩之中,觀音,普賢,文殊正是當年闡教十二金仙之中的慈航道人,普賢道人,文殊廣法天尊。
越是底層,對于門戶之見,教統之別看的越是嚴格,反而是到了一定高度,這種界限就越是模糊。
這就像紅藍之爭,底層士兵打的不可開交之時,上層的關系卻是錯綜復雜,互為姻親,同學,校友者比比皆是。
當年燃燈道人,慈航道人,普賢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懼留孫五人入佛門,這其中未嘗沒有那位闡教圣人首肯。
修行到了他們這等境地,并沒有破門叛教之說,就如觀音在佛門便是觀音大士,在道門亦是有慈航道人真身。
當年闡教和截教雖然打出了真火,不過闡教眾仙入佛門后,依舊選擇了支持多寶如來。
而今觀音大士本尊隨兩位圣人出海尋道,魚籃菩薩坐鎮南海珞珈山不出,而今竟然來了靈山,由不得他不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