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寶兒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先給蕭謹燁做了一碗雞蛋下面,然后才開始做早飯,煮了雜糧稀飯,煮了咸菜和花生,多烙了幾張餅。
蕭謹言一直在晨讀,朗誦孟子的文章。
早飯后,婆婆張玉花早就準備了要帶的東西,二十斤的陳米,五六斤白面,還從家里逮了一只老母雞,又拿來五兩銀子叫寶兒帶上。
"娘,銀子就不要帶了吧,帶點東西就行了。"
"帶上吧,這大冬天的,也沒處掙錢,今年各家收成也不好,家里有錢,有糧的,心中不慌,再說我家的銀子還不都是你的好運帶來的,我還要感謝你爹娘把你培養得這么優秀。"
"再說,要過年了,家里沒一點錢可不行的,買啥不要花錢呢。"
于是李寶兒把陳米裝在一個大籃子里,讓蕭謹言背著,自己背個小籃子,放了幾斤面和一只母雞,把銀子包好,藏在蕭謹嚴言身上,就連自己的碎銀也在蕭謹言身上呢。
兩個人背著籃子一起出門了,蕭謹騰也想跟著去玩。
張玉花說道:"他們是回娘家,你去干嘛?再說她家那么遠,你走得了那么遠?你哥,嫂子都要背東西的,還怎么背你呢?你怎么哪里都想去呢?"
被老娘一頓訓后,蕭謹騰沒辦法,就去陪弟弟玩了。
李寶兒他們兩個人正好路過自家的麥田,由于種的早,加之當時田里不干,爺爺撒得比較均勻,種子出的整齊,麥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
再看看別人的麥苗出的不大,也不齊的,天太冷,有的都凍死了。
蕭謹言好奇地問:'娘子,你是怎么想到借麥子這種種法的。"
"我也是看過別人家種過才想到這樣種的,沒想到出苗率還是不錯的。"
"是的,你的小腦瓜子,聰明著呢,還能活學活用。"
我上次教你讀論語中的句子你都讀過沒有?
“讀了,大部分都記住了。"
"那我考考你行嗎?"
“可以呀,不過,不會的,你不要笑我啊。"
那我說上句,你答下句。
"好的。"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焉。"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
"你怎么只看了一遍就背上了?”
"你提的都是我會的,還有你怎么知道我只看了一遍呢?"
"你每天老讀,我聽聽不也是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