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卷被發下,蕭謹言迅速展開,第一題:“論《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義理。”他的心中一緊,隨即開始認真思索。他知道,《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何準確地闡釋其中的含義,是對自己智慧和學識的雙重考驗。
蕭謹言提筆作答,字跡工整,文辭流暢。他從“學而時習之”的重要性談起,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論述了不斷學習與實踐的關系,以及這種態度在為人處世中的意義。他的筆墨間透露出一股從容與自信,每一段論述都層層遞進,嚴謹而有力。
接著,他又迎來了《禮記》的試題:“論《禮記》所載禮儀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蕭謹言沉穩地繼續作答,他從禮儀的社會功能談起,闡述了禮儀如何規范個人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并進一步探討了禮儀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他援引經典,結合時事,論述條理清晰,見解獨到。
考場內,時間如同流水般悄然流逝。蕭謹言全神貫注地書寫,絲毫不敢松懈。當他寫完最后一個字時,抬頭一看,發現考場內的其他考生也都在埋頭苦寫。
他細致地檢查了一遍自己的答卷,確保無誤后,才慢慢站起身,將考卷交到監考官手中。
他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等待考試結束的鈴聲,他知道省城的會考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無論成敗,他都將繼續前行,追求自己的理想與目標。
再說李寶兒和蕭謹騰站在考場的貢院外,心情如同初夏的江水,既急切又忐忑。貢院內,蕭謹言正在參加復試的最后一場考試,而他們則在外面焦急地等待著。
李寶兒時不時地踮起腳尖,望向那厚重的朱紅色大門。她心中充滿了對蕭謹言的擔憂和期待。盡管蕭謹言在初試中表現優異,但復試的難度更高,她不知道他是否能順利應對。然而,無論結果如何,她和蕭謹騰都為他的努力和堅持感到由衷的高興。
蕭謹騰雙手交叉在胸前,眼神緊盯著貢院的大門。作為弟弟,他深知科舉之路的艱辛,這些日子里,蕭謹言每天都在燈下苦讀,甚至連飯都吃得不安穩。看著大哥如此辛苦,蕭謹騰心中既是心疼又是自豪。
李寶兒望著蕭謹騰,柔聲說道:“謹騰,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要為謹言感到驕傲。他已經付出了那么多努力。”
蕭謹騰點點頭,嘆道:“是啊,寶兒姐。大哥這段時間真的辛苦了。希望這次他能取得好成績。”
李寶兒微微一笑,從身后拿出一束鮮花。那是她用自己辛苦掙來的錢買的,鮮花嬌艷欲滴,散發著淡淡的香氣。她說:“我知道謹言最喜歡花了,特別是這些迎春花。我特地買來慶祝他順利完成考試,不管結果如何,他都值得這份心意。”
蕭謹騰看著那束鮮花,眼中充滿了溫暖。他知道,李寶兒一直默默地支持和關心著他們的家族,她的心意無疑會讓蕭謹言感到欣慰。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考場內的鐘聲終于響起,宣布考試結束。大門緩緩打開,考生們陸續走出,個個臉上帶著疲憊與期待的神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