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字跡不僅顯示了考生的書法功底,更反映出他心態的沉穩和用心。
“這字寫得真好,”宇文泰宰相低聲自語,“心無旁騖,方能寫出如此筆墨。
接著,宇文泰宰相細細閱讀蕭謹言的答卷。首先是治國理政的題目,蕭謹言從歷史典故入手,引用前朝處理邊疆問題的成功經驗,結合時下局勢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宇文泰宰相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稱贊:“思路清晰,論據充分,不愧是有備而來。”
繼續往下看,蕭謹言對經濟政策的論述更是讓宇文泰宰相贊嘆不已。他從土地改革、稅收政策、農技推廣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的方案,每一條都論證有據,數據翔實。特別是結尾處對政策長遠影響的分析,更顯示出他對國家大局的深思熟慮。
“此子真是難得的人才,”宇文泰宰相心中感嘆,“不僅有見地,更有對國家的責任感。”
當他讀到蕭謹言對經史子集的論述時,更是為他的博學多才所折服。蕭謹言引經據典,文中融匯了儒家經典、道家思想以及兵法謀略,邏輯嚴密,構思巧妙。
宇文泰宰相眼中閃過一絲欣賞的光芒:“此卷真乃精品,不僅展示了考生的學識,更顯示了他靈活的思維和廣博的見聞。”
最終,宇文泰宰相合上答卷,心中已有定論。他對身旁的官員們說道:“此卷之答,不僅字跡工整,文筆犀利,更是見解獨到,論證有據。這位考生,確實是一位難得的人才。”
獨孤皇帝端坐于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手中正仔細翻閱著蕭謹言的試卷。他時而輕輕點頭,時而眉頭緊鎖,似是在思索,又似是在衡量。不多時,他放下試卷,臉上露出一絲贊許的笑容。
他叫太監王喜扯掉封印,查看是哪位學子?
“殿下,是永州學子,蕭謹言。"
"蕭謹言,進殿!"皇帝威嚴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之中。
蕭謹言步伐堅定,神色從容地走到殿前,向皇帝行了大禮。獨孤皇帝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
"蕭謹言,你的改革策略,簡直是一針見血,深得朕心。"皇帝的聲音透著贊賞,"你提出的稅制改革,不僅減輕了百姓負擔,更能增加朝廷收入,使國庫充盈。這樣的見解與謀略,真是難能可貴。"
蕭謹言謙遜地低下頭,"臣不過是盡了一點微薄之力,能為國分憂,是臣的榮幸。"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你提出的地方官員考核制度,也極為精妙。只有選賢任能,方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你的這些策略,不僅顯示出你的智慧,更體現了你對國家和百姓的關懷。"
殿中文武百官無不側目,紛紛點頭稱贊。
獨孤皇帝站起身來,高聲道:"蕭謹言,朕欽定你為這次殿試的狀元!"
話音剛落,殿中頓時響起一片掌聲。蕭謹言再度跪拜謝恩,心中激動不已,但他深知,這只是他為國效力的開始。
宇文泰宰相在書房內,手持蕭謹言的策論,眉宇間透露出欣賞之意。旁邊的幕僚見狀,小心翼翼地詢問道:“宰相大人,蕭公子的策論是否讓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