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謹言收到家里的來信時,剛從國子監下學回來。
他拆開信封,細細地讀著信中的每一個字,臉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笑容。
信里提到家人已經開始為搬遷做準備,王武和趙流也答應一同前往京城,共同開醫館。
家人對他和李寶兒的支持讓他感到無比溫暖,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加沉重,但心中也充滿了期待。
他將信收好,迫不及待地去找李寶兒商量此事。兩人坐在房中的小桌前,蕭謹言將信遞給李寶兒,臉上帶著一絲興奮:“寶兒,家里人已經開始準備搬遷了。我們是不是也該在京城找個地方落腳了?”
李寶兒放下手中的信,微微點頭:“是啊,咱們總不能一直住在學舍里。我倒是想,若能找到一個四合院的房子最好,前院開醫館,后院住人,既方便行醫,也能照顧到家人。”
蕭謹言對李寶兒的提議十分贊同,眼中閃過一絲贊賞:“寶兒,你說得對。四合院的布局既寬敞,又方便日常起居。我們可以把前院改造成醫館,后院用來給家人居住,這樣一來,醫館和家人都能兼顧到。”
接著,他倆開始詳細商議四合院的規模與布局。李寶兒提議前院的大門要開得寬敞一些,以方便患者進出。
正廳可以作為接待室,配上幾張木椅和茶幾,以供等候診療的病人休息。
左右廂房可以分別作為藥房和診室,藥房內要儲備各種常用藥材,而診室則要寬敞明亮,以便進行各種診療活動。
至于后院,李寶兒希望院子里有一片小花園,種些花草,供家人閑時散心。
幾間南北朝向的臥房,可以供家中長輩和兄弟們居住,其他房間則作為客房和書房使用。
廚房與餐廳要設置在后院靠近東側的位置,既方便做飯,又能避免油煙影響。
蕭謹言仔細聽著,不時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商量得十分融洽。最后,他們決定盡快尋找合適的四合院,并請工匠進行改建。
等家人到達京城時,便能直接入住新居,而他們的慧養堂也將正式開張,為大周百姓提供醫藥服務。
京城的秋日,陽光溫暖而不刺眼,街道兩旁的梧桐樹泛著金黃,給繁忙的城市增添了一絲寧靜。
蕭謹言和李寶兒利用休息的時間,決定在這繁華的京城中尋找一處合適的房子。他們肩并肩走在街道上,蕭謹言手里拿著一張京城的地圖,上面標注了幾處可能合適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