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屋內的燭火輕輕搖曳,映照著李寶兒和蕭謹言的身影。李寶兒坐在桌旁,輕撫著手中的醫書,神情中透著一絲憂慮。
蕭謹言則站在窗前,目光望向遠處的京城夜景,似乎心事重重。
“相公,”李寶兒輕聲開口,打破了沉默,“我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無論是杏林堂,還是慧養堂,我總擔心無法救治更多的人,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蕭謹言轉過身,走到李寶兒身邊,握住了她的手,聲音溫柔卻堅定:“寶兒,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每個你治愈的人都是對你努力的證明。你太苛責自己了,我知道你心中裝著百姓,但你也該照顧好自己。”
李寶兒低下頭,輕輕嘆了口氣:“可是,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背負了太多責任。無論是醫館還是家庭,我都怕自己會讓你失望。”
蕭謹言坐在她身旁,目光深邃且充滿柔情:“你不會讓我失望,永遠不會。其實,我也有擔憂。身處國子監,我常感到壓力,生怕不能為家族和你爭光。我擔心自己不能給你想要的安穩生活。”
李寶兒聽到這話,抬起頭看著他,輕聲說道:“你不必這樣想,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其實,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你在我身邊。我們一起面對未來,不是嗎?”
蕭謹言緊握她的手,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是的,無論前路如何,我們都一起走下去。無論是風雨還是晴天,我都陪你。”
兩人對視著,房間內的燭光照亮了他們的心,仿佛此刻的沉默中蘊藏著無限的力量。他們彼此理解,也彼此支撐,不需多言,便已明白對方的心意。
翌日,蕭謹言收到了從老家寄來的信,打開一看,原來是喜事。
蕭謹言大哥:
見字如面,盼君安好。
時光荏苒,不覺間已有數月未見。此番提筆,既為兄弟間的關懷問候,亦有一件喜事欲與兄長分享。
近日,我與徐鳳兒已定下婚期,擇良辰吉日,定于下月初十在永州的銅山鎮成婚。雖身處不同之地,但心中時刻牽掛著你與嫂嫂及家中長輩。
此番大喜之事,定要與家人共賀,特此誠邀兄長一家蒞臨,為我與風兒見證這人生大事。
婚禮簡約,但盼親情滿堂,兄長攜嫂嫂及家人前來,必令我與鳳兒心中倍感喜悅。
祝兄長與嫂嫂安康,愿國子監事順利。盼早日相聚,不勝企盼。
弟蕭謹明敬上
九月初
李寶兒和蕭謹言收到蕭謹明的婚禮邀請后,便決定攜家人一同回永州參加婚禮。這不僅是為了家族的大事,也給了他們一次難得的團聚機會。
“謹明成婚,作為兄長的我們怎么能不回去?”蕭謹言笑著對李寶兒說道。
李寶兒點了點頭:“是啊,徐鳳兒這丫頭自小與我親近,如今她要嫁入我們蕭家,我們當然得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