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見她神色認真,也收起了手中的活計,帶她進屋倒茶。坐定后,李寶兒開門見山地說道:“五嬸,我和娘、謹言商量了一件事。我們家的四合院在銅山鎮一直空著,想著不如讓你們一家搬過去住。”
張秀梅愣了一下,有些驚訝:“搬去四合院?這……怎么好意思呢?”
李寶兒笑了笑,接著說道:“五嬸,這樣做是有好處的。你家孩子都大了,鎮上的學堂比村里要好,住到四合院的話,孩子們讀書方便多了。"
“你平時要趕集賣刺繡,住在鎮上也省得來回跑了。而且五叔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在鎮上找些活兒干,貼補家用,鎮上機會更多呢。”
張秀梅聽得入了神,眼里漸漸泛起淚光,感激涕零地說道:“寶兒,你們真是為我們家考慮得太周到了……這么大的恩情,我們實在是……”
李寶兒見她如此,趕緊握住她的手,柔聲說道:“五嬸,你別這么說。我們商量過了,這四合院空著也是浪費,不如讓你們住進去更好。以后我們每年還能回來住幾天,也算給爺爺奶奶留個歇腳的地方。”
張秀梅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又問:“寶兒,這是你一個人的意思,還是你娘和謹言也這么想?”
李寶兒笑著點頭:“五嬸,這就是我們全家的想法。我娘和謹言都覺得這么安排最好,你放心住就是。”
張秀梅聽后,心中滿是感激,哽咽著說:“寶兒,我真是沒想到你們能這么為我們著想。我們家住進去,以后一定會好好照顧四合院,不讓它受一點損失。”
李寶兒笑著拍了拍她的手,溫柔地說:“我知道五嬸你最是細心,四合院交給你們,我最放心了。”
能促成五嬸家上街來,給玉蓮讀書,李寶兒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
第二天,李寶兒帶著禮物,懷著滿心的敬意,踏進了劉老先生的院子。門口的青松依舊挺立,仿佛歲月從未在此流逝。
院子里,劉老先生正坐在石桌旁,手中捧著一本醫書,神情安然。見寶兒走進來,他微微一笑,放下了書卷:“寶兒,你來了。”
“師父!”李寶兒快步上前,行禮后在他對面坐下。她看了看劉老先生,心中忽然有些感慨:“師父,弟子這次回來,有好多事想跟您說說。”
劉老先生點了點頭,示意她繼續。
李寶兒低下頭,慢慢說道:“師父,我在京城開了一家醫館,叫‘慧養堂’,但過程并不容易。京城的勢力復雜,各種人情世故讓我倍感壓力。最難的是前陣子我還給皇上治了病,這可是個大挑戰,幸好藥方見效,總算沒出差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