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時,不僅蕭謹騰自身難保,就連整個國家的安危都可能受到影響。
想到這里,宇文瓊不禁感到一陣焦慮。她拿起桌上的毛筆,蘸滿墨汁,開始在潔白的紙張上奮筆疾書起來。
她要把心中所有的擔憂、思考以及設想統統記錄下來,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讓蕭謹騰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又能避免他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這一情況使得皇帝和宇文瓊心中都不禁泛起一絲漣漪,感受到了些許沉甸甸的壓力。
他們深知,曾經那個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殺敵無數的純粹英雄蕭謹騰,如今已然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轉變。
他不再僅僅是那個只知沖鋒陷陣的猛將,而是逐漸成長為一個擁有自己獨到見解且毫不畏懼地直抒胸臆的強大人物。
盡管皇帝和宇文瓊在面對此問題時,各自懷揣著截然不同的心境以及思考方式,但他們卻心照不宣地明白一個事實:倘若對蕭謹騰的這種變化掉以輕心,疏于關注和管控,那么此人極有可能會演變為一種令人棘手、難以駕馭的局勢。
到那時,無論是對于朝廷的穩定還是權力的掌控,恐怕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沖擊和挑戰。
蕭家人這段時間一直沒有收到蕭謹騰的來信,心中不免焦慮。家里的長輩們一遍遍地問蕭謹言是否有什么新的消息,眼睛時不時地掃向門口,盼望著能看到那封寄自戰場的信。
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信件依然沒有到來,蕭謹言也感到十分無奈。他知道,自己作為家中的長子,或許該早些傳遞一些消息,可是他始終沒有收到弟弟的來信。
這一天,李寶兒正在書房里整理藥方,忽然聽見院子里傳來了張玉花的聲音,她急忙走了出去。張玉花手中拿著一封信,滿臉的喜悅和激動。她將信遞給李寶兒時,嘴角微微上揚,眼中卻滿是溫柔和復雜的情感。
“寶兒,這封信是謹騰寄來的,”張玉花一邊說,一邊撕開信封。“你看看,這孩子寫得多詳細啊!”
李寶兒接過信,看到上面熟悉的字跡,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氣。信中簡短而直接,蕭謹騰用字行間的簡練,帶著一股堅韌的氣息寫道:
“母親大人,父親大人,謹騰在北地抗倭取得勝利,數十年的功夫終于成效。雖戰事緊張,然未曾忘家。請母親、父親勿憂,我會親自回來復命。”
李寶兒讀完信后,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笑容。她知道,這場戰斗,蕭謹騰不僅為國捧回了榮譽,也為家族爭了光。
她合上信紙,抬頭看向張玉花,看到她臉上寫滿了喜悅,同時也能感受到她心中一絲復雜的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