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口鍋可不一般吶,鍋沿上整齊地掛著十二枚小巧玲瓏的銀鈴鐺,隨著李老四的步伐輕輕晃動,發出清脆悅耳的叮當聲響。
“大家瞧好了嘿,這可不是一口普通的鍋哦,這可是專門用來下聘禮的定鼎鍋呀!有了它,新娘子過門后,咱們家里就能像這鍋里的紅湯一樣,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只要這紅湯滾滾翻騰個三遍,來年必定能抱上個大胖金孫子喲!”李老四滿臉得意洋洋地大聲嚷嚷道。
跟在后面的秦桂梅一聽這話,氣得直伸手去擰李老四的后腰,嗔怪道:“哎呀,你這個死老頭子,光知道在這兒顯擺這口鍋,聘書在哪兒呢?難不成還落在家里沒帶出來嗎?”
此時,秀兒家的門前早已被清掃得干干凈凈,連積雪都被巧妙地堆成了一個大大的“雙喜”紋路,看上去格外喜慶吉祥。
而七歲的幼弟阿虎更是機靈可愛,只見他高高舉起手中的竹篩攔住了眾人的去路,奶聲奶氣地喊道:“雁過留聲,金過留痕!各位叔叔阿姨要是想過去,可得留下點什么才行哦!”
一旁的孫媒婆見狀,趕忙笑著從袖兜里掏出十二枚金燦燦的鎏金開元通寶,朝著阿虎手中的竹篩輕輕撒了出去。
那些銅錢就像是一群頑皮的小精靈,在篩眼中歡快地蹦跳著,發出噼里啪啦如同炒豆子般的聲響。
好不容易通過了第一道門,來到第二道門前時,卻見秀兒的姑母正穩穩當當地端坐在那兒,手里慢悠悠地抖開了一把精致的戥子。
站在一旁的李軍寶反應迅速,立馬恭恭敬敬地上前遞上了三兩碎銀,并高聲說道:“茶餅足足有一百斤呢,祝愿新人婚后生活甜甜蜜蜜,福氣滿滿,長命百歲!”
最險是第三關。秀兒的閨中密友綰娘手持紅繩,笑吟吟將雁頸打了個同心結:“《關雎》背不全,新娘子可不出閣!”軍寶漲紅著臉剛要開口,卻聽門內傳來清凌凌一聲:“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竟是秀兒隔窗提詞,驚得綰娘手一松,紅繩飄落如月老牽線。
正廳內,二十兩銀鋌在青玉案上壘成小塔,塔尖綴著蕭家送的翡翠如意。秀兒娘指尖拂過金絲楠禮單匣,忽地挑眉:“蜀錦轎簾怎有油香?”李老四一縮脖子,李軍寶忙掀開第八擔:“您聞岔了,這是新熬的鴛鴦底湯——紅湯聘妻,白湯迎親!”
最惹眼的當屬那副金頭面。燭火映著累絲鸞鳳簪,鳳尾綴的東珠隨光影流轉,恍惚間竟似要振翅飛去。秀兒偷掀簾角時,正見軍寶捧著沉香木梳念:“白首齊眉...白首...”忽被孫媒婆逮個正著:“新娘子這就等不及試梳妝了?”
日頭偏西時,李老四的銅鍋終是在秀兒家灶眼生了火。紅湯翻滾間,綰娘辣得直吐舌頭:“這哪是下聘,分明是給新娘子立威呢!”滿堂哄笑中,兩只白雁忽然引頸長鳴,羽翼撲簌簌抖落辣椒粉,在暮色里燃起一片金紅色的霧。
秀兒娘將回聘的素紗中單往軍寶懷里一塞,低聲笑罵:“姑爺可得備件厚實袍子——正月十六的北風,專吹臉皮薄的新郎官!”檐下冰溜子恰在此刻墜地,碎玉聲里,崇文門方向忽然炸響第一簇迎親的煙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