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嬸跟進去,只見滿屋藥香。劉來先生從紫檀柜里取出個鎏金匣子,打開是一套砭石針,針尾綴著紅綢:"這是先師傳下的,專治小兒驚風。"他又從墻角搬出個陶罐,"這里頭是銅山特產的靈芝,正好給寶兒補身子。"
"您兒子在京城可好?"五嬸幫著打包藥材,"聽說在朱雀門開了間藥鋪?"
劉來先生嘆道:"幾年沒見了。"他忽然想起什么,"對了,我那還有幾本《小兒推拿秘要》,正好給寶兒帶去。"
暮色降臨時,五嬸挎著裝滿藥材的竹籃往家走。劉來先生立在檐下,銀須在晚風中輕揚:"告訴寶兒,我收拾收拾,過幾日就動身。"
五嬸回頭笑道:"您老放心,路上有我們照應。"她忽然壓低聲音,"聽說京里的貴婦最愛銅山的藥材,咱們多帶些去,沒準能賣個好價錢。"
夜色漸深,劉來先生家的燈火還亮著。
吃過晚飯后,五嬸張秀梅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看著丈夫執筆寫信。燭光透過雕花窗欞,在信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映得"百日宴"三個字格外醒目。
“寫清楚些,”五嬸一邊用手指點著桌面,一邊認真地叮囑道,“就說咱們這次過來帶了好些銅山當地的特產呢,可不能漏下一樣。尤其是劉老先生親手炮制的那些珍貴藥材啊,都得一一寫明咯。”
說著話兒,五嬸像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連忙補充道,“哦對了,千萬別忘了提到那幅《百子圖》呀!寶兒可是最喜愛這幅畫啦。”
李老五聽后趕忙點頭應承下來,隨即拿起桌上的毛筆,飽蘸了一下硯臺中的墨汁,便開始奮筆疾書起來:“此次前來京城,特備銅山特產如下:茯苓糕整整十斤吶,都是用上等食材精心制作而成;還有那味道鮮美的辣白菜,足足有五大壇之多;黨參和天麻也各準備了三斤喲,皆是品質上乘之物;另外更有劉老先生家傳的砭石針一套,以及極為難得的靈芝,足有二兩重哩……”寫到此處,李老五忽然停下手中的筆,轉頭看向五嬸問道:“媳婦,咱這繡品要帶幾件過去合適呀?”
只見五嬸快步走到西廂房門口,彎腰抱起一摞厚厚的繡品走回堂屋,然后將它們輕輕地放在桌子上,邊整理邊回答道:“全都帶上吧!喏,這一幅精美的《百子圖》,就留給煜哥兒,給他添添福氣。而這幾幅色彩艷麗的《牡丹富貴》嘛,則可以拿去送給寶兒,讓他當作禮物送與他人也好。”
說到這里,五嬸忽然壓低了聲音,湊近老五耳邊悄聲說道:“我之前可打聽到了消息,說是京城里的那些貴婦人吶,最喜歡咱們銅山這邊的繡品啦。所以咱們這次得多帶一些過去,說不定還能賣出個不錯的價錢呢。”
老五微微頷首,手中的筆不停歇地繼續書寫著:“……繡品《百子圖》一幅,此圖針法細膩,色彩鮮艷,一百個孩童或嬉戲打鬧、或安靜讀書,神態各異,栩栩如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