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小院里,時光仿佛緩緩流淌,一切都顯得那么安謐。突然,院外傳來謹行爹那中氣十足的吆喝聲,聲音洪亮而有力,在靜謐的空氣中回蕩開來。
只見他邁著穩健的步伐,肩膀上扛著一根剛剛砍伐下來的樟木,正大步流星地走進院子。那樟木粗壯而筆直,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一看就是上好的木料。
“娘!秀梅要的繡架料子備好了!”謹行爹一邊說著,一邊將樟木穩穩地放在院子的空地上。他的臉上洋溢著樸實的笑容,額頭上的汗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
聽到聲音,一位老人拄著拐杖,慢悠悠地從屋內踱了出來。她雖然年事已高,但眼神依然矍鑠,步伐也還算穩健。
老人緩緩走到木料前,目光在樟木上仔細地打量著,仿佛在審視一件珍貴的藝術品。隨后,她從發髻上取下一根銀簪,輕輕在樟木上劃出道弧線。
那銀簪在陽光下閃爍著清冷的光,劃過樟木時發出細微的聲響。“這處要留榫卯,將來好拆了運進城。”老人的聲音不緊不慢,卻透著不容置疑的篤定。
此時,溫暖的日頭已經悄悄爬上了太陽架,金色的陽光灑在院子里,給一切都鍍上了一層柔和的光暈。
三個人圍坐在樟木旁,開始認真地商定接下來的章程。王杏花是個勤勞能干的女子,她微微皺著眉頭,思索著說道:“我帶著二兒媳照看家里十畝藥田,咱這藥田可是咱們的生計根本,可不能有半點馬虎。”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執著。
謹行爹也跟著點點頭,拍了拍胸脯說道:“那我每月往京城送兩趟繡線,京城那邊需求大,只要咱們的繡線質量好,肯定能賣上好價錢。”他的語氣充滿了自信。
一旁的張秀梅,穿著一件樸素但干凈的衣裳,手指輕輕摸著嫁衣上的金線,眼神有些迷離,嘴里呢喃著:“等賺了錢,先把老屋的瓦換了,這老屋的瓦都破了好些,一下雨就漏,實在是讓人操心。”她的聲音輕柔,帶著對未來生活的一絲憧憬。
“換什么瓦!”老人突然提高了聲音,打斷了張秀梅的話。她的眼神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仿佛有著更長遠的打算。
說著,老人將一把安神香塞進張秀梅的包袱里,神情嚴肅而又充滿期待地說道:“攢錢在朱雀門盤間小鋪面,那可是京城的繁華地段,人來人往的,生意肯定差不了。
叫寶兒婆婆知道,咱銅山女兒不輸官家夫人!咱們不能只盯著眼前的這點小事,要有大的志向,將來在京城闖出一片屬于咱們的天地!”
張秀梅聽了老人的話,先是一愣,隨后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那是被點燃的希望和斗志。她緊緊地握住了拳頭,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實現老人的期望。
院子里的氣氛也變得熱烈起來,三個人仿佛看到了未來美好的生活畫卷,充滿干勁地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忙碌日子做準備。
昏暗的屋子里,那口陳舊的灶爐正“噼里啪啦”地響著,像是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