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設置雙語識字卡,既可以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接觸和學習不同的語言,也體現了對蠻族文化的重視和傳承。
三進:最后一進是醫藥圃,這里種植著各種漢蠻藥用植物。
這些植物不僅具有藥用價值,也是兩種文化交流的見證。
在醫藥圃中,人們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的藥用功效和使用方法,同時也能感受到漢蠻文化在醫學領域的相互影響和借鑒。
2.三術課程設置
在這所學校里,漢語課的教材是《蠻音千字文》,每個漢字習漢語。
此外,漢語課還有一個獨特的教具——刻有漢蠻文字的“聲律牌”,它不僅幫助學生學習漢字的發音,還能讓他們感受到漢語的韻律之美。
每月舉辦的“雙語賽歌會”更是漢語課的一大特色,學生們可以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漢語水平,同時也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醫術課的教材是《巫漢方略》,其中收錄了漢方300條和蠻醫驗方200條,學生們需要同時掌握針灸和放血療法。
在實踐中,他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通過不斷地練習來提高自己的醫術水平。
而對于考核,學生們需要能夠辨識50種漢蠻藥材,只有通過考核的學生才能被授予“藥童巾”,這是對他們醫術水平的一種認可。
算術課的教具是特制的“茶馬算籌”,上面刻有漢蠻數字,方便學生進行計算。
在案例教學中,當計算鹽鐵兌換率時,學生們需要保留“一箭兌”“一掌兌”等傳統單位,這不僅讓他們了解到傳統的計量方式,還能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此外,學生們還會參與每月的互市記賬工作,通過實際操作來提高自己的算術能力。
3.學習管理
實行“三三制”,具體內容如下:
-三年基礎:這一階段主要進行通識教育,采用每日半日制的學習模式。
通過系統的通識課程學習,學生將獲得廣泛的知識基礎,培養綜合素養和思維能力。
三年進階:在完成三年基礎學習后,學生將進入進階階段,選擇醫術、算術或譯語其中一個方向進行專業培養。
這個階段將深入學習所選專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三年實踐:經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將進入實踐階段,在官府相應崗位進行實習。
通過實際工作的鍛煉,他們將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軍事制衡:分而用之
為了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周軍決定從蠻族中選拔出勇敢無畏的勇士,組成“滇南狼兵”。
這些勇士們身強體壯,戰斗技巧嫻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然而,為了確保這支軍隊的忠誠度和服從性,周軍將領決定將他們的駐地設置在遠離本族的地方,以避免他們受到本族的影響。
這樣一來,狼兵們就只能完全聽從周軍將領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