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輕咳一聲,似乎想要掩蓋自己的尷尬,正準備開口反駁李寶兒時,卻突然看到李寶兒像變戲法一樣,從身后迅速地抓出一把甘草,然后笑嘻嘻地將其遞到了她的面前。
這把甘草看上去有些特別,它的顏色比普通的甘草要深一些,而且每一根都細長而柔韌,仿佛蘊含著某種特殊的生命力。
宇文瓊不禁好奇地看著這把甘草,心里暗自揣測著李寶兒的意圖。
就在她猶豫要不要接過這把甘草的時候,李寶兒突然開口說道:“宇文大夫,這可是我特意為你準備的‘相思甘草’哦!聽說吃了它的人,會對送草之人念念不忘呢!你快嘗嘗看,看看它甜不甜?”
說完,李寶兒還調皮地眨了眨眼,似乎在暗示著什么。
宇文瓊有些詫異,但還是順手接過了那把甘草。她放入口中咀嚼,一股淡淡的甘甜在舌尖蔓延開來。
然而,這甘甜中似乎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酸味,就像那人信中提及的西南風月,雖遠在千里之外,卻如這甘草的滋味一般,迢迢而至,縈繞心頭
御書房內,燭火煌煌。
獨孤帝手持西南八百里加急奏報,眉宇間的威嚴漸漸被欣慰取代。
奏報上詳細記載著西南諸部歸順后的景象——各族頭領皆受大周印綬,邊市繁榮,鹽鐵互通,百姓安居樂業。
更難得的是,獨孤明與蕭謹騰不僅以武定邊,更以文治化民,在當地興學堂、修水利,使得蠻荒之地漸有中原氣象。
\"好!好!\"獨孤帝連贊兩聲,指尖在奏報上輕輕一叩,眼中精光閃爍,\"朕這兩個孩子,果然沒讓朕失望。\"
侍立在側的內閣宰相宇文泰見狀,適時上前道:\"陛下,四殿下仁厚,蕭將軍勇毅,此番西南大定,實乃我大周之福。老臣以為,當重賞功臣,以彰陛下恩威。\"
獨孤帝微微頷首,提筆蘸墨,在明黃詔書上揮毫而就: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西南諸部歸化,邊疆大定,朕心甚慰。著四皇子獨孤明、將軍蕭謹騰即率大軍班師回朝,論功行賞。留副將趙晟領兵三萬,駐守西南,安撫諸族,保境安民。欽此。\"
寫罷,他擱下御筆,對宇文泰道:\"傳旨下去,命禮部籌備凱旋大典,朕要親自出城相迎。\"
宇文泰躬身領命,卻又遲疑道:\"陛下,西南初定,若大軍盡撤,恐生變故......\"
獨孤帝朗聲一笑:\"無妨。明兒他們在當地推行州郡制,又聯姻諸部,根基已固。更何況——\"他目光深邃,望向殿外漸亮的天色,\"朕的兒子,該回來接手更大的擔子了。\"
翌日,金鑾殿上,晨曦透過雕花窗欞灑落,映得御座上的獨孤帝眉目舒展。
他手持軍報,朗聲笑道:\"西南大捷,四皇子與蕭謹騰不負朕望,拓疆三百里,收六部歸心,更打通商路,使我大周鹽鐵絲綢可直抵南疆!此乃社稷之福!\"
階下群臣紛紛賀喜,獨孤帝卻抬手止住,眼中閃過一絲感慨:\"老四自幼沉穩,此番更見韜略;蕭卿勇猛忠直,屢建奇功。有如此良臣佳兒,實乃天佑大周。\"
忽而轉頭對禮部尚書道:\"傳旨,著羽林軍百人,禮部、兵部各派侍郎,七日后辰時于朱雀門設儀仗相迎。再命光祿寺備宴,朕要親自為他們接風!\"
百官聽聞此言,心中暗自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