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帝并未給群臣太多消化震驚的時間,他繼續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種對老臣功績的追憶與肯定:
“宇文愛卿,歷仕三朝,忠勤體國,于國有大功。昔年先帝在時,便倚為股肱,參贊機要,穩定朝局。
朕登基以來,宇文愛卿更是夙夜匪懈,輔弼朕躬,于吏治民生、軍國大計,多有建樹。”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難得的溫和,仿佛在追憶往昔崢嶸,“如今年逾古稀,精力不濟,深恐貽誤國事,故懇請告老,頤養天年。其心可憫,其情可嘉。”
這番蓋棺定論般的評價,尤其是提到了“先帝倚重”和“穩定朝局”,瞬間將宇文泰的離去定性為功成身退、榮歸故里,而非受到任何牽連或貶斥。
殿內緊張的氣氛為之一緩,許多與宇文泰有舊的官員暗自松了口氣。
緊接著,獨孤帝話鋒一轉,帶著帝王對功臣的體恤:
“念其勞苦功高,朕心甚慰,亦有不舍。特旨:準宇文泰以太師銜榮休!賜黃金三千兩,東海明珠十斛,蜀錦百匹,御田貢米千石!
另賜其家鄉良田五千頃,準建‘太師府’,永彰其功!著禮部、工部,妥善辦理宇文太師榮歸事宜,沿途州縣,務必禮敬周全,不得怠慢!”
這一連串豐厚到令人咋舌的賞賜被清晰宣出,如同重磅炸彈,徹底粉碎了關于宇文泰是“被迫離開”或“失勢”的猜測。
黃金、明珠、錦緞、貢米、良田、府邸……每一項都是極致的尊榮和恩寵。
這哪里是貶斥?分明是皇帝給予一位功勛老臣最高規格的告別禮遇!殿內群臣,尤其是宇文泰一系的官員,心中最后一點疑慮盡消,甚至涌起一絲羨慕和感懷。
“臣等為宇文太師賀!吾皇仁德,澤被老臣!”有機敏的官員立刻高聲頌揚,帶動了一片附和之聲。
朝堂上的氣氛,從最初的驚疑,迅速轉向了對皇恩浩蕩的贊嘆。
然而,權力場上的溫情脈脈,永遠只是表象。就在群臣還在消化宇文泰榮休的震撼與恩賞時,獨孤帝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恢復了慣有的冷峻與決斷,帶著重塑朝局的力量:
“宇文太宰既已榮休,宰相之位,不可久懸。”他的目光如鷹隼般掃過階下,最終精準地落在一個身影上——立于隊列前端,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沉靜似水的蕭謹言。
“蕭謹言聽旨!”
蕭謹言立刻出列,撩袍跪倒:“臣在!”
獨孤帝的聲音響徹大殿,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蕭謹言,忠勇果毅,明察秋毫,屢立殊勛。
前番查辦陳榮逆案,條分縷析,證據確鑿,為肅清朝綱立下首功!其才堪大用,其心可托社稷!朕,擢升蕭謹言為——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總領朝政!即日履新!”
“中書令!宰相!”
“嘶……竟是他!”
“一步登天啊!”
“查辦陳榮……果然……”
短暫的死寂之后,是壓抑不住的驚呼和倒吸冷氣的聲音!雖然蕭謹言近兩年圣眷日隆,眾人皆知他前途無量,但誰也沒想到,皇帝會如此果決,在宇文泰剛剛離去的當口,就直接將這位資歷尚淺卻手段凌厲的年輕臣子,推上了百官之首的宰相之位!
這不僅是超擢,更是一個無比清晰的信號:皇帝要徹底打破舊有的格局,啟用銳意進取的新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