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我這咳嗽老是不好,看了京城的好幾個大夫,吃了不少大方子,都沒啥效果,您快給我瞧瞧吧!”另一個病人焦急地說道。
李寶兒連忙安慰道:“別著急,先讓我給你把把脈。”說著,她伸出手,輕輕地搭在病人的手腕上,仔細地感受著脈象。
診脈、問詢、開方,李寶兒的動作嫻熟而又有條不紊。每看完一個病人,她都會溫和地對他們說:“蕭謹燁大夫是我的弟弟,他的醫術比我更為精深,尤其擅長內科調養。如果諸位還有其他病癥,也可以讓蕭大夫幫忙看看。”
蕭謹燁則在另一診桌忙碌著,他看診仔細,解釋病情深入淺出,很快也贏得了病患的信任。李英子雖初來乍到,但心思靈巧,在一旁幫著抓藥、算賬,打理得井井有條,儼然已是醫館的得力內助。
整整一天,醫館內內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抓藥的柜臺前排起了隊,煎藥房里藥香彌漫。
賀喜的賓客也絡繹不絕,有永州本地的士紳、藥商,也有聽聞李寶兒之名前來道賀的故舊。送來的賀匾、對聯堆滿了角落。
直到夕陽西下,送走最后一位病人,喧囂才漸漸平息。伙計們開始打掃整理,雖然疲憊,但臉上都帶著開業成功的喜悅。
李寶兒揉了揉有些酸脹的手腕,看著正在核對賬目的蕭謹燁和李英子,看著在一旁滿足地喝著茶、小聲說著話的爺爺奶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憑借謹燁的醫術、英子的推拿,針灸,賢惠,加上今日打響的名頭,“蕭李醫館”在永州立足,乃至發揚光大,已是指日可待。
她這份送給弟妹的新婚賀禮,以及對爺爺奶奶的孝心,總算圓滿地付諸實現了。
醫館的開業盛況,不僅是一場商業活動的成功,更是這個大家庭在新的起點上,溫暖與希望的開端。
傍晚時分,永州城最大的酒樓“醉仙樓”雅閣內,燈火通明,觥籌交錯,笑語喧闐。蕭家在此設宴,答謝今日前來為“蕭李醫館”新館開業捧場的眾多賓朋。
正如眾人心照不宣的,今日到場的賓客,除了蕭家本族的親戚和永州本地的一些故交,更有不少是沖著李寶兒這位“宰相夫人”和蕭謹言(李寶兒夫君,當朝宰相)的面子而來。
席間可見衣著華貴的官宦家眷、氣度不凡的文士雅客,甚至還有幾位遠道而來的藥商巨賈,他們的到來,無疑讓這場宴席的規格提升了不少。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蕭家的大家長蕭成善,滿面紅光,心情激動又帶著幾分感慨。
他站起身,端起酒杯,對身旁的蕭謹燁、李寶兒等人示意了一下。今日的他,穿著簇新的綢衫,雖已年邁,但精神矍鑠。
他深知,蕭家能有今日的場面,兒孫輩的出息至關重要,尤其是寶兒這孩子帶來的榮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