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流緩緩地將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動作優雅而從容。他的目光如同他檢驗藥材時一樣,銳利而通透,仿佛能夠穿透一切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質。
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這并非僅僅是紅封多少的問題。此女的心性,確實是難得的良材。”
趙流回憶起上個月他查驗藥庫時的情景,臉上浮現出一絲贊賞之色。他說:“當時,我注意到她不僅將受潮的‘茯苓’單獨揀出,而且還細心地晾曬,確保其品質不受影響。
更令人驚喜的是,她在藥屜內側以極小的字跡標注了入庫批次和易混淆點。”
他輕輕搖了搖頭,似乎對這種細節的關注感到有些驚訝,“這種‘格物致知’的精神,已經遠遠超出了她作為司藥的本職工作。
對于醫術的根基來說,這是非常有益的。她的行為雖然細微,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深遠而持久。”
李寶兒眼中閃過贊許,接口道:“趙師傅所言極是。今夏疫病,她于煎藥房的堅守,你我皆親眼所見。
我所慮者,非僅獎其勞,更要彰其精神,讓館中所有弟子明白,我慧養堂所重者,不僅是高明的醫術,更是這份對藥材、對職責、對病患的敬畏與細心。這,才是醫館立足之本。”
王武聽到此處,神色也認真起來,他摸了摸下巴:“如此說來,倒是我看得淺了。既要彰其精神,這獎勵便不能單是銀錢。
須得既有實惠,更有體面,還能傳之后人,讓其他弟子有個念想。”
李寶兒點頭,順勢提出具體方案:“正是此理。我思忖著,可分作三樣。”
“其一,‘慧心巧手’金針一枚。”她看向趙流,“趙師傅,您看如何?這既契合她司藥、制藥的巧手,亦暗含我醫家‘銀針濟世’之意,金質更顯珍貴,象征其技藝與心思如金玉般可貴。”
趙流捻須沉吟片刻,頷首:“妙。針者,精微之道也。正合她于細微處著手的品格。此物,我可親自監制,確保精巧。”
“其二,‘厚德載物’玉佩一方。”李寶兒轉向王武,“王武,您常與外界打交道,識得好的玉匠。玉佩溫潤,喻其品性;‘厚德載物’四字,正是對她吃苦耐勞、默默承載重任的肯定。此物她可常佩身邊,既是榮譽,亦是提醒。”
王武盤算了一下,爽快應承:“沒問題!我認識一位老匠人,工細料足。這玉佩,要的就是這份厚重踏實。”
“其三,《本草綱目》精繕手抄本一套,外加白銀五十兩,錦緞兩匹。”李寶兒綜合道,“書籍是助她精進,由我親自題詞勉勵。銀兩與錦緞是實實在在的貼補與嘉獎,讓她與家人同享榮耀。王武,這筆開銷……”
王武大手一揮,算盤清脆一響:“這筆銀子,出得值!紫蘇這般弟子,能穩住人心,提升藥房品質,長遠看,省下的遠比花出的多。我無異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