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的經濟騰飛,雖然金融體系還不完整,但是龐氏騙局這玩意兒不需要依附股市之類的,只需要依附投資市場就好了。
而在這個年代,投資市場就是掌握在銀行手里的。
儲戶們把錢放在銀行,每年拿個3的利益,而銀行拿錢出去投資每年拿5的利益。
這其中的2,就是銀行賺的錢,無本買賣啊,因為本金都是別人出的。
島國的銀行窗口指導模式的,簡單的說就是,央行讓你發出去多少貸款指標,你就要發多少貸款。
在八十年代咱們國家也是如此。
為了確保真實性和可靠性,林昊直接聯系了冢本幸三郎,把他的電視機工廠包裝一下。
然后林昊從港島的公司,給冢本幸三郎的工廠,下達一筆巨大的成品電視機訂單。
這樣就是之前,林昊讓他保質保量,鉚足了勁的生產電視機的原因。
于是,冢本幸三郎的電視機廠,就成為一個優質的工廠。
但是,因為冢本幸三郎的工廠不大,因此要擴大經營的話,就需要貸款。
于是冢本幸三郎走正常程序,向三口井銀行提出貸款擴產,因為手續齊全,因此順利的通過了這筆貸款。
但問題是銀行評估后,雖然給出的貸款利率只有月5,但是給出的貸款額度實在是太少了,根本不夠擴大規模的。
于是作為銀行職員的中村保致,開始尋找一些有錢的儲戶,把這個事情給透露了出去。
并且表示工廠那邊,需要更大額度的貸款,甚至愿意把月利率提高到10。
10的月利率啊,這是何等驚人的速度,一年那就是120的利率啊,簡直比搶錢來的還快。
于是,精明的有錢人就找上來了,按照3個月一個期限,進行投資。
這筆交易到此為止,沒有任何違規的地方,一切程序都是合理合法的,只是一筆再正常不過的投資而已。
只不過冢本幸三郎,在拿到了這筆貸款后,并沒有向生產商下達電視機生產線的訂單。
而是將之前生產的電視機,全部發給林昊在港島的永恒之星公司。
不過意外之喜是,林昊公司下達的這筆電視機訂單,余廣旭通過原來的銷售渠道,以低價迅速銷往港島各地。
結果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售罄,于是立刻回款,并且再次下了一大筆電視機訂單。
于是第二個月,工廠拿出這筆交易的10利息,準備全部還給投資方。
第一個月嘗過甜頭的有錢人,見到這家公司的電視機賣的這么好,當然舍不得收回本金。
自然而然會選擇繼續投入,可能會減持的人,但是無所謂,因為有人已經吃到了紅利,因此這一次要加入進來的人只會更多。
然后第二個月,依舊返還。
到了第三個月的時候,依然按時返還。
三個月總共30的利潤一拿出去,所有知道的人們都瘋了,這么高的利率誰不瘋狂
但是,第二季度的投資開始了,這時候需要3個月一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