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藝電視臺拍過許多經典影視劇集,甚至播出米雪版神凋俠侶轟動全港,后面還有碧血劍雪山飛狐等優質電視劇。
佳藝電視臺來勢洶洶,被譽為是開啟港島電視臺三足鼎立之勢的雛形。
但是,拍的劇再好也彌補不了先天缺陷,有部分播出時間,必須用來播出教育節目。
而此類節目并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以至于佳藝出現收視不平衡,導致財政迅速惡化。
繼而港嚶正府以經濟問題調查他們,這時候新的經營團隊也意識到了,這是港嚶正府的種種限制,才是電視臺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為了爭取脫掉這層束縛,他們說服了投資人,以終止經營向港英正府施壓,結果當時有人玩脫了。
居然主動放出風聲,準備聯系了幾位親近大陸的港商,說要把佳藝電視臺賣給他們。
林昊嚴重懷疑這是某些股東故意為之,要知道佳藝電視臺的股東里面,有一個叫怡和洋行的家伙。
就是那個主要從事壓片及茶葉貿易。在1839年實行禁煙時,怡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親自在倫敦游說英國正府與我大清開戰,亦力主從我大清手中,取得中國港島作為貿易據點。
其中。后面的就不方便深入了,不然這章就危險了
想到這里,林昊不禁皺起了眉頭,因為佳藝電視臺先天上的不足,加上疑似內奸的挑撥,以及后期的各種針對和限制。
因此,即便林昊接手過來,依然改變不了虧本的歸宿。
不過,這些對林昊而言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首先說虧本經營的問題,一年林昊收入數十億美元,電視臺虧損幾百萬,對林昊而言真心不算什么,他虧得起。
其次是林昊的財團,需要這樣一個宣傳方面的喉舌,相對整個集團的收益而言,這甚至都不能說虧損了,每年的廣告費都不止這點。
還有就是佳藝自身,培養了這么多年的人才資源,從后勤雜工到電視明星,從后期制作到管理層都是現成的,這將為林昊省去無數的時間和精力。
最關鍵的是,有了林昊的點撥,這家電視臺還真不一定虧損,比如把教育節目的時間排在最偏門的時間段,又比如增加新穎的綜藝和電視劇之類的。
正好上海灘還沒有拍出來,連劇本都沒有,于是林昊立刻行動了起來。
不過不是去準備新劇,而是去一趟總督府,準備跟這位麥里浩總督見一面。
此時的麥里浩總督,正頭疼的面對佳藝員工游行情愿,佳藝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
聽了林昊的要求,自然樂意有人當這個接盤俠,只不過是在不破壞他們計劃的前提下。
而林昊立刻從這個白人老頭腦海中,知道了他們的想法,也知道港嚶為什么要求必須講粵語了。
不就是搞文化割裂的那一套嘛,還有
但是這些帶嚶帝國的人并不知道,粵語本身也是正宗的古漢語之一,況且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實行了兩千年,不是短短一二十年能改變的。
除非剛搶到這個小漁村的時候,就不允許漢人說漢話,否則短時間是無法改變這種融入基因的血脈傳承。
況且,如果他們不允許說漢話,那他們又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