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大戰過后,人民幣終于以無可匹敵的姿態,強勢進入了大尚海。
但投機資本家也并不甘心在“銀元之戰”上的失敗,他們瞄準了“兩白一黑”市場。
“兩白一黑”就是指大米、紗布、煤炭,這三種物資對應著三個領域。
大米針對城市,因為城市不產糧食,城里人要吃飯,大米就成了城里人的生活必備物資。
紗布針對農村,因為農村不產衣物,農村人需要穿衣,紗布就成了農村人的生活必備物資。
煤炭則是針對政府,因為當時的工廠、鐵路、輪船、供電站等單位,包括居民生活,都要用到煤炭。
“兩白一黑”中,關鍵在于大米和紗布,穩定這兩者才能穩定物價,穩定物價才能穩定人心。
因此他們這群投機客資本家,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第一次京城糧油大戰他們沒有參與,但也了解過前因后果,印象不算深刻,雖然有所防備,但也僅此而已。
而這次銀元大戰是親身經歷,還讓他們大出血一次,差點傾家蕩產,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于是在金融敵特艾鐘孚的引導下,眾人準備再戰一場,并且在艾鐘孚的介紹下,跟老常那邊聯系了,對方自然樂得有人給紅黨背后捅刀子,還能給他減輕壓力。
不過也要求他們暫時按兵不動,他準備安排更多的城市,跟他們一起同時行動,給紅黨制造更大的麻煩。
同時這群投機客也暗中監視港口、火車、各種交通,隨時掌握紅黨方面的動向,以防物資運到尚海他們還不知道,就像銀元大戰那樣被人算計。
于是大尚海連續數日,市場上居然風平浪靜,物價肉眼可見的恢復正常。
如果是別人的話,大概以為把這群投機客給收拾怕了,但林昊卻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然而風平浪靜了不到一周時間,物價也已經穩定下來,于是尚海大筆物資開始運往西南。
而就在這些物資運走的第二天,尚海的糧食悄然上漲,起初市民還以為只是正常漲幅,屬于技術性調整。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從第三天開始,市面上的糧食居然漲價了50%,而且聽小道消息,糧食被運到西南后,尚海的糧食不夠吃了,他們只能漲價。
事實上,這兩天糧食價格異常上漲的問題,軍管會早就注意到了。
根據上面傳來的消息,不只是大尚海的物價上漲,其他幾個大城市的物價也飛速飆升,這顯然是一次有預謀的大行動。
在兩白一黑中,糧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于是陳部長急電東北,要那里緊急調運一批糧食支援上海地區。
然而此時從平津到上海,一直到兩廣,所有沿海大城市,到處都在收購糧食、煤炭、棉紗等物資。
而東北的糧食經過平津的時候,還被人拿走一部分,為此陳部長親自跑了一趟平津,這才讓糧食安然無恙的回來。
即便如此,等糧食到了尚海的時候,還剩下不到一半,而就這幾天的時間,糧價足足翻了三倍。
隨著一列列火車卸下糧食,好在雖然只有一半,但也足以打消市民的疑慮。
而那些投機客的信息也很靈通,畢竟有了老常派的人幫他們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