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以林昊的立場,也不愿意看到回鶻和吐蕃和睦相處,只有他們打起來,他才能為郭昕和楊襲古找到機會。
而林昊的目的,主要是延緩對方攻打吐蕃的時候,連累到西州的局勢。
讓郭昕和楊襲古他們,能堅持到自己從長安返回西域。
接下來,有了獵鷹的指路,林昊這支騎兵隊伍,輕松的避開吐蕃的巡邏騎兵。
再繞過羅布泊邊緣抵達瓜州,然后沿著祁連山山腳途經肅州、甘州抵達涼州。
而在涼州的時候,林昊讓騎兵隊伍在城外隱蔽,而他自己則混進了涼州城。
進去除了補給生活物資,同時也為了打探一下涼州的軍情,為后續攻打涼州做好情報工作。
而在打探消息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吐蕃貴人都邀請了一位名叫法界的僧人,為他們講經。
如果說法界這個名字不熟悉,那換個國人熟悉的名字,就瞬間知道他是誰了。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原型,其實就是這位,此時法號仍叫法界的僧人。
沒錯,西游記確有其事,但去取經的人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比如唐三藏,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的尊稱。貞觀元年(627年),玄奘從長安(今西安)出發,歷經艱險,前往印度取經。
十七年間,他行程五萬里,遍訪天竺名寺,研習佛法,帶回大量佛經。玄奘法師的事跡在《大唐西域記》中有詳細記載。
清代學者張澍在《安西縣志》中記載,唐三藏曾路過瓜州,并留下遺跡。
而孫悟空的原型,則是這位俗名車奉朝的人,是京兆郡云陽縣(今陜西涇陽縣西北)人,祖上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貴族,天資聰穎,喜歡漢籍典章。
唐玄宗天寶九年(750),罽賓(阿富汗北部的帕爾萬省)遣特使赴長安,表示意愿歸附。
750年,罽賓遣特使赴長安表示愿歸附唐朝,唐玄宗于751年派中使張韜光及40余眾,護送罽賓使者返西域。
車奉朝以左衛涇州四門府別將身份隨行,留學佛門經歷753年使團,抵達罽賓東都城犍陀羅國(白沙瓦一帶)。
757年車奉朝因患重病不能隨團返中原,便留居犍陀羅養病,并在病中發愿病愈后愿落發為僧,后拜當地三藏法師舍利越魔為師,出家為僧,法號達摩馱都,翻譯成漢語就叫法界。
這位三藏法師,跟唐三藏沒有一毛錢關系,車奉朝在罽賓拜的三藏法師,是當地高僧舍利越摩,而唐三藏是玄奘的尊稱。
只是因為車奉朝跟唐三藏的經歷非常相似,在被寫成西游記的時候,此三藏就代替了彼三藏。
車奉朝學成歸國,譯經幾年后,車奉朝思鄉,向師父提出返唐請求,舍利越摩贈與他梵文佛經及佛舍利等圣物。
他取來時的道路返回,途中在疏勒、于闐、龜茲等地停留,并在龜茲蓮花寺與其他僧人,共同翻譯從印度帶回的《十地經》《十力經》《回向輪經》等佛經。
車奉朝在龜茲生活30余年,后于貞元六年(790年)也就是今年回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