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聞言,緩步走下御階,站在林昊面前說道:
“那等到他日,你平定西域,訓練出一支強軍,我讓你帶著大軍回長安助朕,你會聽朕的話嗎?”
德宗說完,死死的盯著林昊的臉,想要看一看林昊的真實想法。
“陛下但凡有所差遣,臣絕無二話,愿為陛下肝腦涂地!”林昊抬頭看著德宗,隨后斬釘截鐵的說道。
“好!”德宗說著,眼中帶著興奮說道:
“那朕就重設西域大都督府,授予你西域大都督之職,統轄整個西域地區軍政事務,安西和北庭二府的行動,皆受你大都督府轄制。
“臣!林昊!領旨謝恩!必不負陛下重托!”林昊重重叩首。
有了這西域大都督的頭銜,他名義上就是整個西域的最高長官,已擁有節制郭昕、楊襲古,總攬西域軍政民務的權力,大義名分已然在手!
······
長安西市,喧鬧鼎沸,盧十四、郭元正、及西州老兵陸文彬三人,穿著新戎服,面容雖復年輕,但眼神卻依舊帶著邊地風霜,他們面前是幾口沉重木箱。
“宣威軍~,氂牛城~!”
盧十四喃喃,顫抖著手打開包袱,三百七十八封泛黃家書,坊市名多改,人海茫茫,卻是無從下手。
郭元正與十名玄戈營老兵守著龜茲家書箱,面色凝重,陸文彬對著西州軍家書,眉頭緊鎖。
他們今天已經送過數十封書信,但只有少部分送到了,其他的連人都沒有找到。
而這時候,林昊身影出現在了幾人面前,見他們愁眉苦臉,于是疑惑的問道:
“怎么啦,遇到難處了?”
三人忙行禮,盧十四澀聲道:“大人,長安太大,許多地址早已物是人非~!”
林昊點頭,心中早有預料,盧十四送家書回長安,林昊覺得應該是引用了漢代的《十三將士歸玉門》的典故。
公元74年,東漢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
次年,北匈奴單于派兩萬精兵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后王,轉而攻打駐扎了數百人的耿恭駐地,將其圍入城中。
此時正值漢明帝駕崩而無暇發兵,救兵不至,車師國又背叛漢朝,與匈奴合兵進攻耿恭。
漢兵糧盡,陷入困境,他們煮鎧弩食其筋革,拒絕匈奴的招降,堅守城池;
直至章帝繼位,才出兵戰敗匈奴,當援兵來到耿恭守城時,城中僅余26人,待隨漢軍回至玉門關時,僅剩了十三位大漢士卒。
據說這十三位將士中也有一位承擔著和他同樣的任務,活到最后的那個漢朝老兵,用自己的余生一直在為戰友們送家書,到此人的孫子輩時,757封信全部送到。
耿恭和這十三名將士是幸運的,因為那時候大漢依舊強大,他們依舊可以派遣大軍前來解救他們、收復失地。
而郭昕和劇中的郭元正等人則是不幸的,因為那時候大唐依舊衰弱,根本沒辦法來援救他們了,在盧十四將錢送到龜茲城十八年后,整個西域最終陷落。
直到四十一年后,張議潮散盡家財,率領沙州各族人民起義,驅逐了盤踞河西地區的吐蕃,以歸義軍之名克復瓜、沙、涼等州郡,開拓疆土四千余里。
張議潮歸義軍起義成功后,派遣使者團向長安報捷,唐宣宗得知沙洲光復的喜訊后,君臣們非常高興,在朝廷“百臂歡呼,扦舞稱賀”,唐宣宗立刻封張議潮為沙州防御使,以表彰其忠勇。
隨后,隨著更多使者抵達長安,張議潮又先后被任命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金吾大將軍等職。
大唐帝國的贊揚和褒獎,這使得張議潮的起義軍更是軍心大振。
當然,這是另外一個故事,后期對張議潮的歸義軍防范警惕,也是故事轉向悲劇的開始。
書歸正題,林昊見他們送信如此困難,自然沒有枯坐等待,畢竟還等著他們跟自己一起回西域呢,于是給他們想了個辦法。
“跟我來。”說著林昊就帶三人,還有一眾護衛至長安縣衙,縣令得李晟及兵部關照,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