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連戰馬都改良過了,戰馬的承載能力和耐力有了極大加強,完全可以訓練更強大的全具裝騎兵。
其實大唐不是沒有具裝騎兵,要知道大唐的軍隊,是整個封建王朝之中,著甲率最高的朝代。
就連作為將領使用的明光鎧,都已經普及到精銳部隊的士卒當中,可以想象此時的大唐有多強大。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大唐中央軍一朝盡沒,西北軍又跟東北軍在香積寺對砍,戰損率殺了個一比一,將整個大唐的精銳軍隊消耗了個干凈,哪還有吐蕃占據河西走廊,甚至殺到長安,劫掠洛陽的事情。
······
“都督,這麥苗感覺比長安的長得還好啊!”麥苗一出來,那些耕種經驗豐富的士卒,馬上就看出了不同。
“這才半個月的工夫,這苗,這苗比長安上等水澆地里出來的還要精神!您看這根莖,粗壯得跟小蔥似的!這葉子,肥厚油亮!”
眾人聞言紛紛湊近細看,嘖嘖稱奇,另一名同樣老于農事的士卒抓了一把腳下的土,在手里捻了捻,眉頭緊鎖,更是疑惑的說道:
“奇了怪了!這地明明是才開出來的生地,土壤和肥力也稀薄,遠不如關中的熟地,咋能長出這等好苗子?莫非是這西域的水土格外養麥?”
人群議論紛紛,都將驚異的目光投向聞訊趕來的林昊。
林昊走到田邊,俯身仔細查看了麥苗的長勢,心中了然。
這些經過他利用能力進行基因優化的麥種,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抗逆性以及遠超時代的養分吸收效率和光合作用能力,在這片未經污染、日照充足的土地上,自然表現驚人。
他站起身,臉上帶著溫和卻不容置疑的笑容,解釋道:
“諸位不必驚奇,此乃我精心選育的良種,最是耐旱耐瘠,再加上此番墾荒,諸位同袍弟兄不惜氣力,深翻土地,引水灌溉及時,這麥苗得了人力、天時,自然長得壯實些。”
輕描淡寫地掩蓋了真相,隨即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的說道:
“然,這僅是開始,苗好,更需后期精心管護,間苗、除草、追肥,一樣都松懈不得!唯有如此,待到夏收,我等方能倉廩充實,人人飽腹,方有氣力守住這輪臺城,乃至光復更多失地!”
“都督說的是!”眾人紛紛點頭,對林昊說的深信不疑,同時對未來的收成充滿了更殷切的期盼。
這些麥子,可是林昊參考了本地氣候,特意改良出來的良種,放在如今這個年代,那就是大殺器。
根據林昊的預估,這些麥苗要是弄好了,比關中平原的土地,產量翻上兩三番也不是沒希望。
大唐時代的小麥產量,大概是一石,也就是現代大約160斤的樣子,這還是水土豐茂,耕種勤勉的情況下。
要是普通的地方,土地環境稍微差點,還要靠天吃飯,能有五六十斤就不錯了,這也是為什么古代,需要十畝以上,才能養活人的原因。
“前段時間大伙兒辛苦了,不過咱們還不能歇啊,接下來我們還要養地龍。”
“地龍?”士卒們面面相覷,臉上露出困惑之色。
地龍(蚯蚓)他們自然認得,中藥里常用,平日地里也常見,但這東西還能專門養?
有士卒好奇問道:“都督,養地龍作甚?可是要配藥?給營中弟兄治病?”軍中多有跌打損傷,他們本能地往這方面想。
“也算是治病吧,不過不是治你們想的那些病,而是治餓病和饞肉病的。”林昊笑呵呵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