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道脈,龐然大物,傳承淵源流長,已有數萬載歲月。
但任何龐然大物,都是慢慢成長,并非一蹴而就的。
起初,臨川道脈也沒有這般顯赫的威勢,內中也沒有上、中、下三脈之分,只有親傳弟子和外門弟子之分。
所謂親傳弟子,乃是道院仙者親自收下的徒弟,有傳承衣缽之念,帶在身邊,悉心教導,地位自然不同。
除此之外,就是隨手收下的弟子,天資一般,但也可堪造就,就留在道脈之中,成為外門弟子,閑暇之余,為其授道講經。
但彼時的外門、內門,都是仙者一脈之徒,親疏沒有那般大,都是師兄弟。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徒子徒孫,越來越多,道脈弟子如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親疏遠近也不斷拉開,此前的內門、外門之分,就不再適合道脈了。
所以,上中下三脈修行之法,應時而出。
天賦一般者,入下脈。
天資尚可,有望天靈者,可入中脈。
天資絕頂,有望大乘者,可入上脈。
除此之外,有大功于道院,亦或是大乘修士、絕頂天靈一脈的親傳弟子,亦可入上脈修行。
大浪淘沙,篩選不斷,如今臨川道脈,此代上脈弟子共有一百六十二人。
這個數字看似很多,但臨川道脈統治億萬里疆域,其下人口億萬萬計,能入上脈修行者不過百余人,比例何其之低?
哪怕三十六豪門之中,也僅有幾人可以入上脈修行罷了。
其余之人,都不過是在中脈廝混。
除了少數關系戶,這一百六十二中都是絕頂天驕,驚艷到了極致。
如今,這一百六十二人,除去外出游歷,亦或是另尋他地,不在山門洞天修行之外,還有九十一人尚在山門之中。
這九十一人,或靜修,或赴宴,或閉關,不一而足。
臨川道脈又太過浩瀚,九十一人分布其中,如滴水入海,根本就難以找尋,尋常修士想見上一面,亦是千難萬難。
可今日,突然有金劍橫空,如蛟龍而行,精準無誤的投入九十一人洞府之中。
“鐺!”
“鐺!”
更是有兩聲鐘響,響徹在道脈下四峰之中,告知諸多弟子,有盛事發生。
……
……
金巖洞。
此洞一片金光,一個上半身赤裸的青年,整個身軀“沉”入巖石之中,只留下口鼻露出虛空。
一縷縷精純的金靈之氣,被他吸入口鼻之中,他“沉”入巖石的身軀,頓時熠熠生輝,散發著璀璨至極的金芒,天空之中,頓時有微弱的劫氣浮現,見狀,青年立時停止吐納,身軀緩緩浮出了巖石。
“咻!”
就在這時,一道金劍,破空而入,直入洞府,懸在青年身前。
青年接過一看,頓時露出了訝然之色:“上脈選拔,有些意思,破落道院也有天驕?”
微微沉吟之后,他收起金劍,穿戴完畢,架起一道金光,出了洞府,直直的朝著太玄洞天飛去。
這一幕,不僅發生在金巖洞。
還發生在道脈其余洞府、靈峰之上,一時間,十多道遁光疾馳而飛,盡數朝著太玄洞天而去。
這每一道遁光,氣息盡皆深厚無比。
不過,還有更多洞府,接了令劍,也不動身,只當不曾見過。
……
……
太玄洞天。
此洞天浩大無垠,內中云氣翻滾,在天穹之上凝聚無數云團、蒲座,甚至還有云塌桌臺,圍聚成圈,組成了一個圓。
而在無數云團中央,是一方萬丈云臺,云臺左右四方,皆有云霧漂浮,形成了四方屏障,隔絕了云臺和看臺。
此刻,浩蕩的云團之上,已經有數十位修士,坐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