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總想家,算了這么多年的命,也沒攢下點家當,好在老家吳家洼還有個侄子,去投奔看看,死了能有個葬身之地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行了,上去吧!在甲班找個避風角落坐著,別下船艙了,離乘客遠一點,你這味道,唉”!
成功混上了客船,也馬上要啟航了,這個時間坐船的乘客,要么是商人,要么是投親的,陳風窩在甲板貨物箱子的空隙中,江面的風有些冷。
裝犢子裝大了啊!把自己裝進去了,唉,進不去船艙了,只能在甲板上吹風了。
客船啟航了,陳風從貨物箱子的縫隙看著江面,日軍巡邏艇很多,游弋在江面上一副忙碌的樣子,南岸還有軍艦停泊,陳風看到龐然大物,突然有種繳獲了它的沖動,算了,步子不能扯太大的,這玩意要培訓隊員再說,一個人再牛批也沒用。
逆流而上,速度不是很快,行程并非一帆風順,雖然船上打著日本旗子,但也不時有日軍巡邏艇上來檢查,陳風把自己藏在箱子縫隙中,日軍對貨物視而不見,只檢查船艙的乘客有沒有可疑人員,看到臨走時老板偷偷塞給軍官的大洋,陳風笑了,王八犢子學吃拿卡要學的倒是很快。
上午從南京出發的,凌晨四點多才到達九江,作為攻打武漢的重要城市,九江一定防御森嚴,自己帶著98k和定時炸彈雖然經過了偽裝,但要是仔細搜查的話,還真的經不起翻騰,算了跳水吧!武器彈藥都做了防護,包袱里其它東西無關緊要。
過了鄱陽湖湖口,趁著夜色,陳風收拾好一切,把破爛包袱依然留在了箱子縫隙中,把破爛棉衣扒下來扔進了水里,帶著做好防護的軍服拐杖和炸彈跳下了貨船。
打了一個激靈,水太涼了,好在春天枯水期水流不是太急,陳風開始武裝泅渡,除了冷一點,別的都還好,長時間泡在水里可能會失溫,陳風加緊了泅渡,二十分鐘,成功上岸了,趁著還沒天明,陳風收集了些干燥的蘆葦,掏出煤油打火機點燃了,把單衣和日軍軍服烤干了,收拾一下繼續上路。
廬山會議舊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牯嶺東谷長沖河畔、擲筆峰麓的火蓮院。這座建筑原名廬山大禮堂,為傳習學舍會議禮堂。舊址為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建,耗資二十萬元。國民黨中央黨部委托“華中公司”工程師高觀四設計。1937年6月24日,“中央社”電稱:廬山大禮堂,“為宮殿式,復琉璃瓦,內分二層,上作膳廳,上為禮堂,可容數千百人,并可放映電影”。禮堂大門前的海拔是1007米,國民政府不止一次在這里召開了大佬會議,在這個年代,這里是比較出名的,日軍進攻武漢的總指揮部就設計在這里。
日軍占領了九江,把總指揮部從安慶挪了過來,到達廬山腳下,陳風沒急著上去偵查,大白天的,太容易暴露了。
把東西藏好,找個了附近的鄉鎮找了個客棧美美的吃了頓飯,買了套厚衣服套上,又買了一大捆結實的繩子,開了個客房開始安靜的休息。
一覺睡到黃昏,陳風吃了一頓飽飯,又要了一斤熟牛肉,打好包付完錢離開了客棧。
晚上六點,陳風開始登山,前世來廬山旅游過,主要是為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結果來的時候正趕上大旱枯水,無奈的圍著廬山其它地方轉了兩天,廬山會議舊址,這個地方陳風太熟悉了,為了瞻仰領袖的風采,為了尋找抗戰廬山會議的痕跡,陳風整整逛了一天。
上山不難,沒走主道,從懸崖峭壁翻越攀爬,沒有任何守衛,上了牯嶺遠眺長沖河畔的時候,才發現下面守衛森嚴,尤其是建筑周圍,幾乎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陳風沒急著下嶺,而是用狙擊鏡認真的觀察。
透過巨大的窗子,看到整個建筑內看上去非常忙碌,里面的日本人四處走動,不過看上去都是去了一個靠近東側的房間,角度不好,看不到東面房間的情況,陳風從山頂移動了一段距離,東面的窗子竟然是拉著窗簾的,估計這可能是煙俊六的房間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