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8日,舊歷九月二十七,節氣立冬,清晨的蒙山腳下一片雪白,初雪還沒將近,草木上全是初冬的冰霜,訓練場上依舊喊殺聲震天,士兵精神抖擻,刺刀一次次的插進秫秸團又拔出來,汗水灑落在了凝固的土地上,平整的土地上熱氣蒸騰。
李云煙拿著一個信封下山了,找到了和戰士一同訓練的陳風,赤裸的上身依然白嫩有光,肌肉的線條更加明顯了,背部兩側的肌肉鼓鼓的,每一次刺殺都像是要爆炸一樣,強忍著再看一會的沖動,李云煙大聲喊了報告:
“報告隊長,重慶密電,絕密”。
陳風把步槍扔給身邊的戰士,接過衣服套在身上,初冬的天氣只穿了一件外衣,也不知道套在滿身汗水的身上舒不舒服。見陳風走了過來,李云煙強忍著臉紅勸道:
“隊長,身上還有汗呢,衣服一會就濕了,小心著涼了”。
陳風接過李云煙遞上來的信封,檢查了一遍封口,拆開后開始瀏覽:
“沒事,一會還要訓練,等吃完早飯太陽就出來了,掛在樹枝上一會就干了”。
看完了電文,陳風一拍額頭。
“來事了,訓練不成了,走,上山”。
電文是宋梓涵接收的,李云煙并不知道內容,聞言有些好奇,但自己不能問。
“陸團長”。
“到”!
“準備一下,一個連的兵力,十一點開始吃午飯,十二點出發,用卡車,接人護送任務,不用帶重火力”。
“是”。
“走吧!先上山,太突然了”。
見李云煙一臉茫然,陳風解釋道:
“美國考察團里的記者團,準備從上海出發前來考察,預計下午六點左右到達石臼沿海,麻煩,重慶方面千叮嚀萬囑咐要招待好”。
“美國人?我們沒什么交集啊!對了,我知道了,肯定是奔著你的名頭來的”。
看到電文的時候陳風心中微動,再過兩年美日將會開戰,抗戰的最后四年,美國的軍火援助是個大蛋糕,等考察團來了看看情況,有機會建立些聯系,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用到。
中午十二點,陳風帶著一個連的兵力乘坐卡車出發了,帶上了李云煙和電臺,要聯絡考察團在嵐山頭登陸,石臼那邊還是能不動盡量不動用。
沿途的新四師和三團二營的駐防勢力上午接到電文,早就開始了警戒清理,車隊所到之處一路順風,車隊大搖大擺的前進,并不擔心日軍會派飛機轟炸,各防區都建立了電臺聯絡機制,哪里有飛機路過去哪個方向,駐軍都會第一時間把消息傳回總部。
下午五點半,車隊到達了嵐山頭,三團二營的黃山河營長已經帶著特戰隊清空了海岸,正在海灘一線警戒,看到車隊到達了,第一時間跑向下車的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