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鄺一臉苦笑,這個張海潞是自己的流洋的師妹,比自己小了五屆,全家從上海搬遷到了獅城,日軍占據獅城之前跟著全家搬到了圣槍城,經過層層審核,加入了發動機的研發小組,是真正的大拿,不過有家不回,經常來自己家打秋風,目的很明確,賴上自己了。
“娘,我錯了,做的什么飯”?
“給你蒸的龍蝦和那個紅色怪魚,什么星星斑”。
“阿姨,那叫東星斑,是石斑魚的一種”。
“對了,東星斑,小潞,不用管他,我們吃我們包的餃子”。
母親進去下餃子了,劉鄺洗了洗手,看著遞給自己毛巾的張海潞有些無奈。
“海潞,我~”。
“劉大哥,別說了,我可以等,等著你們隊長過來給你說媒,我今年才二十一,不著急呢”。
“走吧!進屋吃飯了,要不要喝一點”?
張海潞莞爾一笑:
“不喝酒,給阿姨留個好印象”。
餃子下出來了,白菜豬肉餡的,劉鄺已經掰開了龍蝦了,先吃肚子后吃頭,最后吃大鉗子。
“小潞,發動機研究的怎么樣了?我剛才和通訊組確認雷達的事了,沒注意你的匯報”。
“普通發動機沒什么難度,不過隊長的要求太高了,真不知道他要用來做啥,材料強度不夠,另外配件的精確程度不夠,還有很多難關”。
“后天上班我跟一下你們組,隊長交待了,發動機是重中之重,這玩意比重炮還要重要,必須加快速度了”。
張海潞點了點頭,劉鄺的母親有些不滿。
“小鄺,在家里就不要聊工作的事了,你也老大不小了,要不我去找國慶給小風拍封電報,給你做個批示”?
劉鄺頓時臉紅到了脖子。
“娘,千萬別,隊長也沒說婚姻大事必須找他,現在不是研究著打鬼子么,先不考慮這個,等兩年再說”。
劉母有些心塞,梁老師家的閨女說有喜了,讓人羨慕,到他們這個年齡,別的不盼了,就盼著有個娃娃帶著顯擺。
小潞這孩子一看就是個好生養的,長得俊屁股還翹,又是個大學問的女娃娃,打著燈籠都難找,真不知道兒子為什么不著急,事業重要,家庭劉不重要了么。
不行,等兒子后天上班了自己就去找國慶孩子,一定要給小風拍一封電文,小風喊自己一口一個大娘,沒道理會反對這門親事。
劉鄺不知道母親的想法,難得休沐一天,心情不錯,自顧自的倒了杯老陶家的烈酒,可惜啊!還沒有啤酒,隊長說海鮮啤酒才是最美的生活。
不止是劉鄺家里,絕大多數的研發人員的家庭基本都搬來了,這些人不單是沂蒙游擊隊和圣槍團的驕傲,同樣也是家里的頂梁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