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蘇瑤和陳宇常常在圖書館、研討室不期而遇。他們圍繞道德育人課題展開深入研究,從古代賢哲的教育理念到當代社會的德育困境,從理論探索到實踐調研,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大量心血。
一次,為了完成關于“校園道德榜樣影響力”的調研,他們走訪了多所中小學。在一所偏遠小學,孩子們質樸純真的眼神和對知識的渴望深深觸動了他們。課堂上,有的孩子因為沒有文具而發愁,陳宇默默記下,第二天便買了許多學習用品送到學校。蘇瑤則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們講道德小故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看著孩子們臉上綻放的笑容,兩人心中滿是溫暖與滿足。
回到學校后,他們將調研成果整理成報告,在學術會議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合作過程中,他們對彼此的了解日益加深。陳宇欣賞蘇瑤的細膩敏銳和對教育的執著,蘇瑤欽佩陳宇的淵博學識和嚴謹態度。夜晚的校園靜謐而美好,他們漫步在湖邊,分享著彼此的夢想與困惑,感情在不經意間逐漸升溫。
分歧與和解
隨著研究的深入,在如何將道德教育與應試教育平衡的問題上,蘇瑤和陳宇產生了嚴重分歧。蘇瑤認為應該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個性發展;而陳宇則覺得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必須找到一種能兼顧考試成績和道德教育的方法,不能忽視現實壓力。
激烈的爭論讓兩人陷入冷戰。那段時間,蘇瑤獨自在圖書館查閱資料,試圖找到有力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陳宇則埋首于數據模型,想要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正確性。然而,各自的堅持并沒有讓他們感到輕松,反而越發思念對方的陪伴與理解。
一次偶然的機會,蘇瑤在整理資料時看到了陳宇之前寫的一篇關于道德教育初心的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學生全面成長的深切關懷。她意識到,他們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與此同時,陳宇在給學生做輔導時,看到孩子們因為過度關注成績而失去了學習的快樂,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觀點。
最終,兩人再次坐下來坦誠交流。他們放下固執,互相傾聽,重新審視彼此的想法,找到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多樣化的道德教育活動,同時針對考試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做到兩者相輔相成。這次分歧不僅沒有破壞他們的感情,反而讓他們更加懂得尊重和包容對方,感情也更加堅不可摧。
風雨考驗
臨近畢業,就業的壓力如烏云般籠罩著他們。蘇瑤收到了一家知名教育機構的錄用通知,待遇優厚,發展前景廣闊;陳宇則被一所重點中學看中,希望他能擔任道德教育課程的骨干教師。然而,這家教育機構在大城市,而中學在相對偏遠的地方。
蘇瑤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一方面是夢寐以求的職業發展機會,另一方面是深愛的人。陳宇雖然不舍,但還是鼓勵蘇瑤去追求更好的前程:“別因為我放棄這么好的機會,我在這里也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蘇瑤看著陳宇堅定的眼神,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我不想和你分開,我們一起想辦法。”
就在他們猶豫不決時,蘇瑤的母親突然生病住院,家里急需她回去照顧。蘇瑤心急如焚地趕回家,面對家庭的重擔和未來的迷茫,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陳宇得知后,立刻趕到醫院,陪在蘇瑤身邊,安慰她、鼓勵她,并幫忙照顧病人。
在這段艱難的日子里,陳宇的陪伴和支持讓蘇瑤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和力量。她決定放棄那份大城市的工作,留在離家人和陳宇更近的地方,找一份普通的教師工作,既能照顧家人,又能和陳宇一起為教育事業奮斗。
執手同行
畢業后,蘇瑤和陳宇分別在兩所學校任教。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共同開展道德教育公益項目,為更多的學生送去心靈的滋養。周末,他們會一起備課、交流教學心得,也會漫步在熟悉的校園小徑,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陳宇精心策劃了一場求婚儀式。他在他們初次相遇的地方擺滿了鮮花,當蘇瑤出現時,他手捧鮮花和戒指,單膝跪地:“蘇瑤,從見到你的第一眼起,我就知道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們一起經歷了那么多,未來的路,我想一直牽著你的手走下去。你愿意嫁給我嗎?”蘇瑤眼中閃爍著幸福的淚花,堅定地回答:“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