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第一章:初識恩師
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生活著一個名叫李明的少年。李明年少氣盛,聰明伶俐,但性格中卻帶著一絲傲氣。他的父親是鎮上的一名木匠,母親則是鎮小學的教師。盡管家庭環境溫馨,李明卻常常因為自己的聰明而忽視了道德修養。
一天,鎮上迎來了一位名叫張先生的老教師。張先生年過六旬,滿頭銀發,眼神卻炯炯有神。他曾是省城一所著名中學的校長,退休后選擇回到家鄉,義務為鎮上的孩子們授課。李明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刻將李明送到了張先生的課堂。
初次見面,張先生并沒有給李明留下深刻的印象。李明心中暗想:“一個老教師,能教我什么?”然而,隨著課程的深入,李明漸漸發現,張先生的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第二章:心靈的觸動
一次,張先生在課堂上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聰明絕頂,但他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的感受。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位摔倒的老人,卻視而不見。后來,當他遇到困難時,也沒有人愿意幫助他。最終,他在孤獨中悔悟,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
聽完故事,李明心中一震,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也曾因為自私而傷害了他人。
課后,張先生叫住了李明,語重心長地說:“李明,聰明固然重要,但道德才是立身之本。只有心懷善念,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這句話如同一道閃電,擊中了李明的心靈。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聰明,其實是多么的膚淺。
第三章:行為的改變
從那天起,李明開始刻意改變自己的行為。他不再因為自己的聰明而傲慢,而是學會了謙遜和尊重。在學校里,他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在家里,他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家務。
一次,鎮上發生了一起小火災,李明毫不猶豫地沖進火場,救出了被困的鄰居老奶奶。事后,老奶奶感激地說:“李明,你真是個好孩子!”李明微笑著回答:“這是我應該做的。”
張先生得知這件事后,欣慰地對李明說:“看來,你真的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記住,道德不僅是對他人的關愛,更是對自己心靈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