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識
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住著一位名叫李文軒的中學教師。他年過四十,面容清瘦,眼神卻總是透露出一種溫暖和智慧。李文軒不僅在教學上頗有建樹,更以他的道德育人思想聞名于小鎮。
一天,學校迎來了一位新學生——小明。小明來自一個單親家庭,性格叛逆,成績不佳,常常與同學發生沖突。班主任王老師對小明束手無策,只好向李文軒求助。
“李老師,這孩子太難管了,您有什么辦法嗎?”王老師無奈地說。
李文軒微笑著點點頭:“讓我試試吧。”
第二章:契機
李文軒并沒有急于批評小明,而是先觀察他的日常行為。他發現,小明雖然調皮,但在某些時候也會展現出善良的一面。一次,班上的一個同學不小心摔倒,小明第一個沖上前去扶他。
李文軒抓住這個契機,在一次班會課上表揚了小明:“同學們,今天我要特別表揚小明。他雖然平時有些調皮,但在關鍵時刻卻展現了難得的善良和責任感。”
小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但眼中卻閃過一絲自豪。
第三章:引導
李文軒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小明。他不僅在學業上給予輔導,更在生活中給予關懷。他常常和小明談心,了解他的家庭情況,鼓勵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小明,你知道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是要學會如何發揮優點,改正缺點。”李文軒語重心長地說。
小明漸漸對李文軒產生了信任,開始愿意聽取他的建議。李文軒還組織了一次班級公益活動,讓小明擔任負責人。通過這次活動,小明不僅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還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
第四章:轉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明的變化越來越明顯。他不再與同學發生沖突,成績也逐漸提高。更重要的是,他開始主動幫助他人,成為了班上的“熱心腸”。
一次,學校組織了一次道德講座,李文軒邀請小明上臺分享自己的經歷。小明站在講臺上,有些緊張,但眼神堅定:
“大家好,我曾經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但李老師的關心和引導讓我明白,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道德和責任感。我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樣,學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