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馨流芳傳
大明萬歷年間,江南水鄉,烏篷船在蜿蜒河道中穿梭,白墻黑瓦的屋舍錯落有致,市井間一片繁華熱鬧。在這片充滿煙火氣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林清遠的教書先生,他以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
林清遠自幼飽讀詩書,心懷天下。他深知,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唯有道德與知識能讓人立足。于是,他在鎮上開了一間私塾,取名“德馨堂”,寓意著以德為馨,培育賢才。私塾不大,卻收拾得干凈整潔,墻上掛著孔子的畫像,兩側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對聯。
私塾開學之日,林清遠站在講臺上,目光溫和而堅定地掃視著臺下的孩子們。他們有的衣衫襤褸,眼神中透著對知識的渴望;有的則衣著光鮮,卻帶著幾分驕縱。林清遠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諸位學子,今日入我德馨堂,便要明一個道理,學問固然重要,但道德更為根本。為人處世,當以仁、義、禮、智、信為本,如此方能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
在這群學生中,有一個名叫陳宇的少年。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陳宇聰明好學,但性格有些孤僻,常因家境貧寒而感到自卑。林清遠注意到了這個沉默寡言的孩子,他常常在課后與陳宇交談,給他講述古人的勵志故事,鼓勵他要自強不息。
一日,陳宇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同村的一個富家子弟在欺負一個賣花的小女孩。那小女孩瘦弱的身軀在富家子弟的推搡下搖搖欲墜,手中的花籃也被打翻在地,花瓣散落一地。陳宇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想起林先生平日里的教誨,要勇敢地伸張正義。于是,他沖上前去,大聲喝道:“住手!你怎能如此欺負人!”
那富家子弟見是陳宇,不屑地冷笑一聲:“你一個窮小子,也敢來管我的閑事?”說著,便要動手打陳宇。陳宇毫不畏懼,他緊緊地握住拳頭,準備與對方對抗。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時,林清遠恰好路過。他快步走上前,擋在陳宇身前,對那富家子弟說道:“你身為富貴之家,本應心懷仁善,卻如此欺凌弱小,實在有失體統。今日之事,若你不向這位小姑娘道歉,我定不會善罷甘休。”
那富家子弟見林清遠態度堅決,心中有些害怕。他知道林清遠在鎮上頗有威望,若真的得罪了他,自己也不會有好果子吃。于是,他極不情愿地向小女孩道了歉,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小女孩感激地看著陳宇和林清遠,眼中閃爍著淚花。林清遠從懷中掏出一些銅錢,遞給小女孩,說道:“這些錢你拿去買些新衣服,以后若是再有人欺負你,就來德馨堂找我。”小女孩接過錢,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跑開了。
陳宇看著林清遠,眼中滿是敬佩:“林先生,您真勇敢。”林清遠微笑著摸了摸陳宇的頭,說道:“宇兒,勇敢并非只是與人爭斗,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義之心,敢于為弱者發聲。你今日做得很好,希望你能一直保持這份善良與勇氣。”
經過這件事,陳宇對林清遠更加敬重,學習也更加刻苦。而林清遠也越發關注陳宇的成長,不僅在學習上對他悉心指導,還常常帶他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讓他懂得關愛他人、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