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望頭功,李嗣業次功!”
身為主帥的李祎一句定乾坤,再次上書表奏杜希望的功勞,同時對李嗣業也是不吝贊賞。
連續的勝利使得李隆基意氣風發,認為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經超越了秦皇漢武,甚至不在太宗之下。
“有功之人,皆賞!”
于是,剛被提拔為都護司馬的杜希望再升一級,榮升為正四品的北庭都護府折沖都尉。
李瑛在詩館里聽到振奮人心的消息后感慨不已。
“現在的大唐真不愧是盛世,李祎、郭子儀、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蓋嘉運、杜希望、李嗣業哪個不是獨擋一面的將才,誰能想到十幾年之后就被李三郎玩崩了?”
“誰能想到區區一個安祿山就能摧枯拉朽,劍指長安?誰能想到安史之亂的戰火燃燒了八年之久?”
“誰能想到唐軍需要借助回紇的兵力才能把叛軍驅逐出長安?誰能想到李亨這位新皇帝會答應回紇人的條件,讓他們在城里大肆劫掠三日?”
“誰能想到,在遭到回紇人劫掠之后,殘破不堪的長安城再次被吐蕃人占領?”
站在龍首原上俯瞰巍峨雄壯、磅礴萬千的長安城,李瑛只感到一陣心痛。
“這雄偉的長安城啊,我無論如何都要阻止這場浩劫,我不能讓你這顆世間的璀璨明珠焚毀在戰火之中!”
李隆基心情大好,這日早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召集開元詩館的詩人與翰林院的學士來到含元殿作詩,歌頌這超越秦漢的大唐盛世,或者贊美邊塞將士保家衛國的付出。
李瑛作為開元詩館的負責人,有幸一同受邀來到了含元殿。
“諸位愛卿,你們拿出平生所學,若有佳作問世,朕定然不吝封賞!”
李隆基懷抱琵琶,準備隨時演奏。
年已四十的李白早就聲譽鵲起,憑借無與倫比的才華譽滿大唐,這種大場面自然是他最喜歡的場合。
“李太白,你先來!”
御史大夫李適之和李白飲酒多次,對他的才華了如指掌,因此第一個舉薦。
“既然縣公抬舉,庶民就當著圣人的面獻丑了。”
李白也不客氣,朝著李隆基行了個禮,開始在含元殿上大聲吟誦。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話音落下,李隆基拍手叫好:“不愧是謫仙人,寫得好,李太白當賞!朕擢升你為翰林院學士,并兼任開元詩館的館丞,品級嘛……嗯,給你個正八品可好?”
“八品?”
李白撇嘴,失望不已,“臣一介庶民,不敢當此重任,請圣人收回成命。李白乃是不拘小節之人,我還是繼續在詩館里做個白衣便好。”
李隆基大笑:“哈哈……怎么?嫌朕給你封的這個館丞職位太低?”
“臣不敢欺君。”
李白站在丹陛之下老老實實的承認,“臣以為自己至少應該做個正七品的官職,七品以下配不上我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