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拍案怒斥:“朕心意已決,誰敢再替李璘求情,按同黨論處!”
“陛下……”
郭虛己匍匐在地,痛哭失聲,“臣作為舅舅,疏于教導,請陛下降罪!”
“來人!”
李隆基面色冰冷,毫不留情,“將郭虛己摘掉官帽,褫去官服,貶為庶民,逐出興慶宮!”
“謝陛下不殺之恩!”
郭虛己沒想到皇帝竟然直接把自己貶為庶民,不由得癱倒在地,任憑幾個小黃門上前摘下帽子,扒掉官袍,架起雙臂,扔在了大殿之外。
其他幾個人看到郭虛己丟了烏紗帽,再也沒人敢出來求情。
李隆基繼續道:“著大理少卿杜長生監刑,即日午時于東市絞死庶民李璘,以謝天下!”
杜長生硬著頭皮出列接旨:“臣遵旨!”
看到杜長生把笏板裝進袖子,憂心忡忡的離開興慶殿,領銜文武百官的李林甫一言未發。
在他看來,李璘這枚棋子已經失去了價值,沒有任何必要保他。
失去了圣人的信任,就算他不死,又能掀起什么浪花?
早朝又持續了一個時辰,永王李璘即將被處死的消息已經在長安傳的沸沸揚揚。
圣人即將處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這可是天大的事情!
喜歡看熱鬧的百姓一窩蜂般涌向東市,擠得東市大街熙熙攘攘,人滿為患。
在早朝即將結束之際,黃門郎來報:“啟奏陛下,忠王殿下在宮門外求見!”
李璘三歲的時候就死了母親,從小跟在三哥李亨身邊長大,李隆基用腳趾頭都能想到李亨是來給李璘求情的。
“不見!”
李隆基大手一揮,一言九鼎,“朕今天誰都不見,誰也別想替這逆子求情!退朝!”
高力士抱著拂塵,扯著嗓子大喊一聲:“退朝!”
李林甫率領文武百官作揖送行:“恭送圣人!”
散朝之后,李適之有些焦慮,不知道李瑛為什么沒有按照自己說的來為李璘求情?
雖然他的傷勢不輕,但乘坐轎子或者馬車應該沒有問題,莫非他惱怒李璘刺殺,放不下心中的仇恨?
“若是這樣的話,格局有點低了。”
李適之搖頭嘆息,心中浮現一絲失望。
有道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額頭能跑馬”,自己已經把利害關系分析到這個地步了,想不到太子還是沒有聽進去……
“或者是案子進展太快,太子殿下還沒有得到消息?”
李適之也沒想到,不過一晚上的功夫,李璘謀刺案就塵埃落定,這進展著實出乎大部分人的預料之外。
他返回御史臺之后立即派了一名親信趕往開元詩館向李白報信,再由李白去向李瑛轉告,請太子務必出面替李璘求情。
哪怕就算圣人不肯收回成命,也要假惺惺的演一場戲,最大程度的保護太子的名聲,以免將來落個逼死兄弟的罵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