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等人回到天策府的時候,顏杲卿已經命令庖廚準備了酒宴。
當下李瑛坐在主座,李祎和蕭嵩在客座落座。
顏杲卿、李泌、李白、張巡等幕僚則在下面作陪,一起向李祎敬酒。
李祎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追問道:“賢侄快把這些府兵改頭換面的原因告訴伯父。”
“哈哈……有句話說的好,要想馬兒跑,就得讓馬吃草!”
李瑛侃侃而談,把自己向戶部借錢給這些府兵發放軍餉的事情說了一遍,“正是因為付出可以獲得回報,這些將士們方才斗志昂揚。”
“原來如此!”
李祎恍然頓悟,感慨道:“其實本王當年也發現了這個弊端,曾經在則天大圣皇帝以及睿宗時期就諫言給府兵發放軍餉,改革軍制。只可惜人微言輕,不被采納。
到了本朝圣人執政,孤發現府兵逃亡嚴重,屢次提出改革軍事。但最終圣人采用了節度使制度,打算用募兵取代府兵。”
李瑛問道:“敢問伯父,你以為節度使制度有何利弊?”
李祎答道:“募兵政策的確迅速增強了咱們大唐的軍事力量,這些花錢雇傭的士兵也比府兵更有戰斗力。
但節度使權力過大,若是長期放縱,恐怕后患無窮。
相比之下,本王還是更欣賞賢侄的做法,讓府兵們閑時耕地,戰時打仗。打仗的時候必須供應糧食,發放軍餉,才能讓他們為國賣命。”
蕭嵩撫須感慨:“郡王啊,你是執掌軍權的人,你也知道改革府兵有多么困難!即便唐王殿下身為天策上將,也是拉下臉來拍裴寬的馬屁,方才從戶部借到了三十萬貫軍餉。”
聽蕭嵩講完智賺裴寬到戲苑,《五丈原》攻其心的故事之后,李祎朗聲大笑:“哈哈……唐王殿下有眼光有謀略,有你執掌兵權,大唐幸甚,將士們幸甚!”
眾人邊喝邊聊,三杯酒下肚之后,李瑛霍然起身,對著李祎和蕭嵩作了個揖:“皇伯父、太師,大軍即將出征,有件事情孤必須告訴你們。”
李瑛的計劃是從蘭州開赴北庭,安西只是虛晃一槍,到目前為止,知道這件事情的只有顏杲卿、李泌、張巡三人,甚至就連擔任主薄的李白都被蒙在鼓里。
而李祎是兵部尚書、蕭嵩是參軍,李瑛感覺是時候告訴他們自己的計劃了。
見李瑛如此嚴肅,李祎和蕭嵩各自放下酒杯,洗耳恭聽。
“皇伯父、蕭太師,實不相瞞,孤這次出征的目的是前往北庭討伐突厥,而不是去隴右協助王忠嗣攻打吐蕃。”
李瑛正襟端坐,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孤經過與幕僚分析推測,認為突厥不斷爆發內亂,北面有回紇步步緊逼,東面渤海國虎視眈眈,如果能夠發動全面進攻,或許能夠畢其功于一役,一戰將突厥消滅。
故此,孤便于正月初從朔方、河西、河東向北庭抽調了三萬邊兵,加強北庭的軍事力量。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孤又從四大衛府抽調了四萬兵馬集結于長安,為了避免走漏風聲,因此一直對外謊稱準備去隴右協助王忠嗣攻打吐蕃,甚至就連圣人都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