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聲猶如九天落瀑,震耳欲聾。
草原上的風吹拂的李瑛青絲飛舞,忍不住感慨道:“太壯觀了,也只有草原上才能訓練出這樣的騎兵!”
“是啊,在關內哪有如此廣袤的場地供這么大規模的騎兵訓練!”李泌附和道。
大唐帝國之所以強勢崛起,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滅了東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強悍的異族,除了擁有先進的冶煉技術,能夠制造碾壓對手的兵器與盔甲之外,還與掌握了廣袤的草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北庭的草原讓大唐擁有了足夠多的馬匹供應各地,而在這里從軍多年的漢人也逐漸掌握了足以比肩游牧民族的騎術,在正面沖鋒之中已經不再吃虧。
而在游牧民族撤退的時候,唐軍還能憑借著數量相當的騎兵緊緊咬住,窮追上千里不被甩開,從而將東西突厥、鐵勒、回紇、突騎施、葛邏祿這些胡人打的抱頭鼠竄。
經過近百年的持續戰爭,西突厥帝國已經覆滅,剩下的人遠走中亞。
鐵勒人臣服于大唐,被漢人同化,回紇人、葛邏祿自愿成為唐朝的羈縻勢力,草原上只剩下死灰復燃的后突厥汗國。
只要這次能夠徹底消滅阿史那家族,就可以將突厥勢力從歷史中徹底抹去!
但唯一讓李瑛擔憂的是,如何保持對草原的掌控?
在正常的歷史中,王忠嗣于天寶四年率兵北上進攻后突厥汗國,歷經一年多的鏖戰,最終聯合回紇、葛邏祿、黠戛斯等部落徹底平定后突厥,將阿史那家族一網打盡。
但沒過幾年,突厥人滅亡之后的權力真空就迅速被回紇人取代。
這個曾經作為大唐藩邦的異族迅速占領了所有突厥人的地盤,甚至巔峰時期還攻占了北庭都護府所有的地盤,攻陷了庭州、伊州等富饒的土地。
也就是說,突厥汗國雖然倒下了,但卻在北方的草原上崛起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回紇汗國。
這簡直是以虎代狼,這是李瑛絕對不想看到的,他必須設法阻止這種局面的發生。
從戰略上來說,趁著突厥內亂,一舉將這個禍害了漢人數百年的蠻夷徹底抹去,自然是個正確的決定。
但在后突厥汗國被滅亡之后,李隆基及其治下的大臣并沒有采取正確的策略控制草原,導致回紇完全接收了突厥滅亡后的豐碩果實,并迅速壯大成為了新的草原霸主。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功高震主的王忠嗣平定突厥后遭到李隆基猜忌,從四鎮節度使被貶為漢東太守。
這讓心高氣傲的王忠嗣郁郁寡歡,到任后酗酒消愁,在四十五歲的壯年不幸暴病而亡。
王忠嗣死后李隆基逐漸荒廢朝政,李林甫把持權柄,朝廷中干事實的賢臣遭到排擠,無人去關注廣袤的草原,導致回紇人悄無聲息的在草原上壯大。
再加上王忠嗣死后不過五六年的時間,安史之亂爆發,大唐陷入了慘烈的八年內戰,六千萬人口死了一半,導致中原地區都人煙稀少,更不用說沒有漢人到草原去定居。
“等滅了突厥之后,我們大唐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在草原上修建幾座城池,用優良的待遇從內地遷徙幾十萬百姓過來,再效仿北庭、安西,修建大量的守捉城與烽火臺,徹底控制草原。”
李瑛在心中暗自沉吟,誓要徹底掌控這塊肥沃的土地。
漢人不喜歡放牧,沒關系,那就在蒙古高原上開墾良田,種植莊稼。
蒙古高原氣候偏冷,讓古人以為這里不適合播種莊稼,但其實真相是中原地區都缺少人口,誰又會跑到草原上來喂蚊子?
在李瑛穿越前,內蒙古地區的糧食產量位居全國第六,這說明只要經過開墾播種,草原上除了長草還可以長出莊稼。
漢人不愿意來怎么辦?
那就免除賦稅、免費發放糧食種子、甚至免費提供耕牛。
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草,難道還會缺牛?
有了居民就會有商人,到時候給商人免除各種賦稅,再保護其經商,那么草原上的城市或許就會逐漸繁華起來。
不過,由于位置的原因,就算在蒙古草原上建城,或許也無法像西域那么繁華。
畢竟絲綢之路從漢朝開始,到現在已歷經千年,從西域各國前往中原的商旅、僧人前赴后繼,也造就了這條不缺人煙的繁華道路。
蒙古高原往北越來越冷,想要發展到西域這般繁華,也許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我有幸成為大唐的皇帝,不管這條路再難,我都要嘗試一番!”
李瑛在山坡上駐馬,手握韁繩,遙望著遠處浩瀚的天山白雪,在心中暗自發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