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惟明算得上文武雙全,曾經在朝廷做過侍御史、司農少卿等文官,后來又官拜朔方節度使、隴右節度使,在王忠嗣死后扛起了抵御吐蕃進攻的大旗。
在歷史中,皇甫惟明與太子李亨、刑部尚書韋堅交好,被奸相李林甫視為眼中釘,并組織黨羽誣陷皇甫惟明。
在李林甫一黨的陷害之下,皇甫惟明先是被貶為播州太守,旋即被李隆基降詔賜死。
現在他身為朔方節度使,手握三萬兵馬,主動向自己表達忠心,李瑛自然要順勢收入麾下。
“呵呵……多謝皇甫將軍的支持,其實孤當初讓出儲君之位,乃是與圣人達成了協議。”
為了把蕭嵩和皇甫惟明這兩個重量級大臣拉入自己的太子黨,李瑛便把李隆基和自己的約定直言相告,只是隱瞞了一些算計武皇后的細節。
皇甫惟明聽完后喜出望外:“這真是太好了,陛下圣明!相比子憑母貴的現任太子,唐王殿下更應該繼承大統。”
蕭嵩作為反對武皇后的領袖,更是老淚橫流:“老臣當初在青州聽說圣人廢黜殿下的太子之位,改立武氏之子為儲君,氣的我嘔血三升!
只是,我收到消息的時候,武氏就已經被冊立為皇后,木已成舟,老夫回天乏術。
沒想到,原來圣人是受了武氏的脅迫,不得已而為之。既然圣人心知肚明,那老夫就放心了,我蕭嵩有生之年,誓死支持殿下繼承大統。”
“兩位放心,圣人扳倒武氏之后,一定會兌現承諾!”
“況且,孤的人品與作為也獲得了李適之、信安郡王、裴尚書、賀秘書等重臣的支持,孤相信圣人應該不會出爾反爾。”
李瑛拱手向蕭嵩與皇甫惟明致謝:“等將來圣人退位之后,孤還要指望眾位愛卿輔佐孤讓大唐變得更加強大。”
得知支持李瑛的勢力如此雄厚,蕭嵩欣慰不已,捋著花白的胡須道:
“老夫今年六十多歲了,或許等不到殿下將來繼承大統的那一天!但能看到殿下如此英明睿智,能文能武,堪比太宗,老臣死亦瞑目也!”
李瑛笑道:“蕭太師老當益壯,尚能上陣馳騁,挽弓殺敵,活到八十歲綽綽有余!”
“哈哈……多謝殿下吉言,但愿如此!”
蕭嵩撫須大笑,“老夫并非貪生,只是想看看我大唐在殿下的統治下開疆拓土,將渤海、新羅、吐蕃、南詔等周邊藩邦全部納入版圖,此乃蕭某生平所愿也!”
皇甫惟明陪笑:“如果圣人出爾反爾,那豈不讓臣子寒心?若如此,還不如退位做太上皇……”
“慎言、慎言。”
李瑛笑著拍了拍皇甫惟明的肩膀,邀請兩人入席:“酒宴已經備好,請兩位隨孤入席。”
很快,杜希望、顏真卿、李泌、李白、仆固懷恩、南霽云、岑參等李瑛麾下的文武幕僚紛紛來到刺史府,與蕭嵩和皇甫惟明相見,施禮寒暄,按照職位落座。
公孫大娘作為唐王妾,女中豪杰,一同入席共飲。
而被扣押下來的回紇領袖骨力裴羅也受邀前來赴宴,既然人家現在是大唐的臣子,表面上的尊重還是要給的。
蕭嵩對李瑛麾下的文武贊不絕口:“殿下的這些幕僚真是文武兼備,人才濟濟。老夫已經見識了田神功與雷萬春的勇武與謀略,想來這幾位也是有勇有謀,方才讓我大唐橫掃突厥!”
包括杜希望在內的眾將齊聲謙虛:“比起太師來,我等差的還遠,日后還需繼續積累經驗,方能當得上太師的盛贊!”
“來人,把阿史那烏蘇召來與蕭太師,以及皇甫節度使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