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
長安。
早朝過后,刮了一夜北風的京城下起了鵝毛大雪,潔白的雪花飄飄灑灑,很快就在街道上落了厚厚的一層。
李林甫回到中書省后在書房靜坐,甚至連一些來自各地的奏折都懶得批復,直接交給中書侍郎嚴挺之處理。
整整一上午的時間,他就在書房里靜靜地坐著,甚至推開窗子欣賞著院子里的落雪。
自從五月份發生了謀刺皇帝案之后,李林甫就寢食難安,精神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
雖然由御史臺、刑部、大理寺聯合成立的調查團一直沒有查清幕后主謀,但李林甫斷定這件事十有八九就是皇后黨策劃的。
李林甫知道,武靈筠和李隆基的爭斗,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生性謹慎的他卻不敢卷進這場政治斗爭中來,李林甫深知做了三十年皇帝的李隆基城府有多可怕,并不認為皇后黨能斗得過李隆基。
因此李林甫一直小心翼翼的回避著這樁案子,并嚴令黨羽不準參與、不許討論,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爭取做個騎墻派,既不得罪武皇后,更不能觸怒李隆基。
但李林甫的內心又希望李琦能夠順利繼承大統,萬一讓李瑛登上了帝位,那自己只剩下死路一條。
讓李林甫竊喜的是,皇后黨這次的謀殺計劃安排的近乎完美,李適之、高力士、李祎這三個李隆基的心腹調查了好幾個月,一直毫無進展。
四個兇手來歷不明,沒人知道他們從何處來,籍貫何處,姓甚名誰,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般。
而千牛衛那邊雖然有一些眉目,但因為武忠的自殺,所有的線索卻又戛然而止,沒有任何證據指向武皇后。
到最后,也不知道是李隆基失去了耐心,還是被皇后黨蒙蔽,竟然直接免去了李適之御史大夫的職位,改由裴敦復擔任御史大夫不說,還授予了他宰相的權力。
李林甫對此雖然不滿,但卻也知道作為皇后黨骨干的裴敦復被拜為御史大夫,足可幫助武靈筠擺平這樁謀殺案。
畢竟五人調查組里面,大理寺卿李道邃是個跟自己一樣的騎墻派,刑部尚書陳希烈是自己的黨羽,這倆人自然不會跟武皇后過不去。
李隆基又把皇后黨的骨干裴敦復任命為御史大夫,成了調查團的話事人,僅靠客串的李祎和高力士就更加無法查清背后的主謀。
果然不出李林甫所料,調查團在查了兩個多月后最終以“前朝余孽”的理由結案,武忠被定了個“護駕不力,畏罪自殺”的罪名。
這場轟動全國的刺殺案最終不了了之,草草結案,武皇后順利度過一劫。
對于這樣的結果,李林甫非常樂意看到。
他知道,倘若武靈筠被坐實了是謀刺案的主謀,那李琦的太子之位也保不住,儲君之位十有八九還會重新落到李瑛頭上。
這是李林甫絕對不想看到的事情。
對于李林甫來說,無論哪個皇子繼位都可以。
不管是李琦還是李璘,甚至是李亨、李琬都可以,畢竟他們上位之后就算不重用自己,也可以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但如果讓李瑛上臺了,自己被處死都是輕的,滿門抄斬也不是沒有可能。
就在李林甫慶幸武靈筠逃過這一劫的時候,李瑛開始討伐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