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洄道:“母后放心,左千牛衛的校尉、旅帥大部分都是舅父提拔的,再加上破軍武藝過人,這支隊伍目前已經被他這個中郎將掌握。”
武靈筠攥緊了拳頭:“事到如今,別無他法,只能召集鄧文憲和本宮的兩個侄兒,起兵舉事!”
楊洄猶豫道:“高力士之死多半是由李隆基精心謀劃,他肯定已經做好了應對我們謀反的措施。若是貿然舉兵,勝算渺茫,反而坐實了謀反之罪,讓李隆基可以毫無顧忌的把我們斬盡殺絕……”
“總不能坐以待斃,眼睜睜的等死吧?”咸宜公主憤怒的質問楊洄,“反正橫豎也是死,還不如賭一把!”
楊洄沉吟道:“再等幾天看看,李隆基任命李憲、李琮、李亨三人與尹鳳祥、林招隱、黎敬仁一起調查高力士之死,說不定會出現變化……”
頓了一頓,繼續道:“當然,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如果李隆基當真要利用高力士之死鏟除我們,那就只能舉兵起事!”
武靈筠道:“表兄掌握的左羽林衛有一萬多人,再加上左千牛衛的六千人,完全可以沖擊一下興慶宮。”
咸宜公主提議道:“到時候就從大明宮到興慶宮的夾道中沖進大明宮,爭取亂刀砍死李隆基。”
楊洄依然顧慮重重:“縱觀咱們大唐王朝的幾次政變,玄武門之變殺的是太子,唐隆政變殺的是韋后,先天政變殺的是太平公主。
但像我們今天這樣,以皇后和太子的身份討伐皇帝,可是絕無僅有的謀反,就怕羽林軍和監門衛的士兵們不敢動手。”
自古以來講究師出有名,就算造反也要有個借口,否則這些大頭兵又不是木偶,讓他們做什么就做什么……
武靈筠靈機一動,拍手道:“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可以對羽林衛、監門衛的將士謊稱真正的皇帝已經在潼關遇刺身亡,現在的皇帝是個假冒的,高力士發現了這個秘密慘遭滅口……”
“不妥、不妥,這種說法太過離奇,只要李隆基站出來安撫將士,我們的借口便不攻自破。”
楊洄背負雙手在紫宸殿中來回踱步,最后說道:“小婿認為最穩妥的還是我們初始的計劃,待到兵變之時,母后親自出面對羽林衛、千牛衛的將士宣布李隆基的罪狀。
就說他為了霸占楊玉環,派人鴆殺十八郎,然后將楊玉環召入宮中據為己有,其荒淫尤勝楊廣,殘暴更超紂王。
高力士因為不愿助紂為虐,慘遭李隆基殺害,并偽造遺書誣陷母后,只因暴君擔心母后將壽王的死因公之于天下。
到時候再讓太子站出來聲討李隆基的罪狀,要求他禪位謝罪,相信羽林衛、千牛衛的將士們一定會擁護太子,聲討暴君。”
武靈筠略作沉吟,點頭道:“這不就是本宮的初始計劃?看來也只有這樣做才有勝算。你馬上聯絡鄧文憲、裴元禮、以及本宮的兩個侄子,做好兵變準備,只要苗頭對我們不利,即刻舉兵逼迫李三郎禪位!”
咸宜公主提議道:“可否把王琚、裴敦復他們約上共同舉事?支持母后的黨羽也有四五十人,若是全部把家奴拉出來,也能湊個四五千人的隊伍。”
楊洄一口回絕:“讓這些文官搞攻訐誣陷,一個個都得心應手。但讓他們參加兵變,那就是趕鴨子上架,能把他們的膽給嚇破!
人多了反而會泄露消息,只需要我與鄧將軍、裴中丞,以及武破軍、武衛國兩位將軍,再加上太子即可,最多再讓武司業組織武氏族人與家丁協助,決不可再擴大兵變的范圍。”
“一切都由你來安排!”
武皇后握住楊洄的手掌,鄭重的說道:“楊洄啊,本宮母子三人的命就都交到你的手里了。”
楊洄頷首領命:“母后但請寬心,小婿一定會為了咱們的江山贏下這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