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有個姓林的御史受了尹鳳祥指示,跳出來彈劾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慶節貪墨軍餉,任人唯親。
李隆基勃然大怒,叱喝蘇慶節出列,問他可是認罪?
“臣并沒有貪墨軍餉,提拔了一些心腹擔任要職倒是確有此事。”
身為雙面間諜的蘇慶節急忙出列認罪,跪在地上懇求李隆基從輕發落。
沒辦法,蘇慶節要讓李隆基相信,自己確實在配合他演戲欺騙楊洄、鄧文憲等皇后黨,才能讓他毫無顧慮的鉆進圈套。
李隆基在訓斥一通之后降旨:“念在你當年為國戌邊,多有功勞的份上,罰俸一年,由左衛大將軍改任右千牛衛大將軍。若再犯錯,定然嚴懲不貸!”
“多謝圣人從輕發落!”
蘇慶節叩首謝恩,誠惶誠恐的退回了班列。
李隆基心懷雜念,沒有太多心情處理國事,象征性的聽取了幾件上奏之后宣布退朝。
大唐十六衛之中,分量最輕的就是左、右千牛衛,兵力最少,任務最閑,一年下來,護駕出宮的次數屈指可數,大部分時間都在養老。
早朝散去,蘇慶節立刻趕往右監門衛述職,并帶去了數百名心腹將士。
蘇慶節自幼從軍,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蘇定方,先后歷任左威衛大將軍、右驍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等職位,襲爵邢國公,在軍中威望巨大,右監門衛中的人自然不敢提出異議。
他到任之后,立刻大刀闊斧的調整人事,把軍中原先的將校免職的免職,送走的送走,很快就變成了一言堂。
而李隆基和皇后黨都進入了靜默狀態,俱都耐心等待蘇慶節的下一步動作,只等對方進入圈套之后,一舉奠定勝局。
在接下來的幾天,長安城進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表面上看似波瀾不驚,暗地里實則暗流洶涌。
……
蕭關城外。
這日晌午,一支六千人的唐軍扛著天策上將的大旗抵達了關下,高呼開門。
守關武將謝迎君出自陳郡謝氏,官拜正四品的忠武將軍,職位是蕭關鎮守使。
得知有兵馬來到蕭關城外,謝迎君立刻親自登上城墻查看,高聲喝問:“城下的兵馬從何處而來?”
仆固懷恩策馬出列,在城下拱手道:“我乃天策上將麾下宣威將軍仆固懷恩,奉命前來接替謝將軍鎮守蕭關。還望打開城門,放我等入關。”
“天策上將讓你來鎮守蕭關?”謝迎君一臉懵圈,“我為何不知道?”
仆固懷恩在馬上大笑:“我現在告訴你,不就知道了么?”
謝迎君一臉敵意:“我謝迎君奉了朝廷之令鎮守此關,豈能隨便來個人就想接替我鎮守關隘?你可有憑證?”
仆固懷恩左手高舉符節,右手擎著佩劍,大聲喊道:“有天策上將的符節與佩劍為證。”
“呈上來!”
謝迎君吩咐城墻上的守軍放下竹筐,讓仆固懷恩把符節與佩劍放進筐子里,然后再拉上城墻核驗。
仆固懷恩照做,派遣自己的親兵上前,把符節與佩劍交給守將勘驗。
片刻之后,符節與佩劍又被送下了城墻。
仆固懷恩策馬向前,大聲問道:“如何,謝將軍,現在相信我說的話了吧?”
謝迎君站在城墻上,伸長脖子喊道:“雖然符節與佩劍確實是天策上將的信物,可我是朝廷任命的守關大將,不能只憑他一句話就把關隘交出。我需要上書一封,請示圣人之后再做決斷!”
仆固懷恩勃然大怒,悄悄摸起攬在馬鞍上的鐵胎弓,彎弓搭箭,瞬間奔著城墻上射出一支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