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李瑛不從,就以他的家眷作為人質,命王忠嗣、郭子儀、蓋嘉運等各路人馬一起圍剿叛賊李瑛。”
李琦不停點頭:“一切都虧了姐夫謀劃,若是朕能夠順利登基,朕封你做宰相。”
“呃……”
楊洄先是一愣,隨即露出一個詭譎的笑容:“太子啊,你這一聲朕稱呼的有點早了,等拿到禪位詔書之后再改口不遲。”
李琦不以為然:“早么?朕覺得一點都不早,最多就是天亮之前的事情。”
武靈筠站出來打圓場:“好了,賢婿不要在這種縟節上計較了,就讓太子先適應一下也好。咱們當務之急是要密切盯著李隆基的一舉一動,盡早拿到禪位詔書。”
楊洄翻了一個白眼,不再說什么。
當務之急,是先把李隆基從龍椅上拉下來,把李琦推上帝位,至于將來權力怎么分,等控制了長安后再徐圖后策便是。
……
“啟稟長史,圣人已經乘坐馬車離開長安,自春明門出城前往華清宮而去。”
就在李隆基離開長安之后,坐鎮天策府的顏杲卿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
數日之前,楊洄前腳離開靈州,李瑛后腳就給顏杲卿修書一封,把楊洄施行的請君入甕計劃詳細告知了顏杲卿。
換句話說,蘇慶節、李隆基、李琦等人這些天做的事情都在顏杲卿的掌握之中。
由于秘密驛站的存在,這封書信送到顏杲卿手里的時間比楊洄回到長安還要早了兩天。
楊洄肉體凡胎,就算全力疾馳,一天也只能狂奔四百里,畢竟人和馬都需要休息。
從靈州到長安一千四百里路程,楊洄拼了命趕路,仍然花了將近四天的時間才回到長安。
而李瑛的秘信經過十幾個驛站快馬接力,只用了一天一夜就送到了顏杲卿的手中,那時候楊洄甚至還沒有進入蕭關。
顏杲卿看完李瑛的書信之后半信半疑,第一拿不準楊洄會不會依計行事,第二拿不準蘇慶節會如何抉擇,第三更拿不準李隆基會不會中計?
于是,顏杲卿拭目以待。
但這件事的軌跡果然按照李瑛的構思發展,當李隆基在朝堂上宣布罷免蘇慶節的左衛大將軍,改任右千牛衛大將軍的時候,顏杲卿就知道生性多疑的李隆基這次中計了。
以有心算無心,就算你是諸葛再世,張良復生,一不小心也會著了道。
更何況蘇慶節本是李隆基用來對付皇后的棋子,他對蘇慶節缺少防范也在情理之中,這就叫最危險的人往往是你最信任的那個人。
到了今天早朝,李隆基當眾宣布準備前往華清宮泡溫泉,并讓蘇慶節率領右千牛衛護駕。
顏杲卿知道,李隆基這次輸定了。
李瑛在書信中給顏杲卿下了兩個命令:
第一,密切盯著李隆基出城的動向,率領天策衛尾隨行事,如果有機會,就把李隆基搶過來“護送”到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