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能夠打仗的名將幾乎都在外地,包括蓋嘉運、張守珪、王忠嗣等人,都算是當世名將。
京城的十六衛大將軍不能說是酒囊飯袋,只能說就是看家護院的水平,就像鄧文憲之流,搞個政變控制下城門還行,真讓他統率千軍萬馬那肯定拉稀!
鄧文憲也知道自己什么水準,因此李琦的話音剛落,立即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河間郡王出自將門,乃是蘇公之后,年輕時曾經在北庭、安北等地任職,與突厥、吐蕃都有交手戰績。有郡王統兵出征,定然能夠一舉掃平叛逆,肅清社稷!”
蘇慶節也知道沒法推辭,當即拱手領命:“臣為了圣人的江山,定當竭盡所能!”
蘇慶節前腳剛離開,武靈筠就做出指使,命令自己的侄子,新任左、右金吾衛大將軍武衛國率領一千金吾衛前往十王宅,把唐王府抄了。
“李瑛縱兵擄走太上皇,謀反之心昭然若揭,不用再等裴寬回來了!著你即可查抄唐王府,所有財產充公,將王氏母子三人下獄,所有婢子、奴仆一律交由太府寺處置。”
武衛國拱手領命:“侄兒謹遵太后懿旨!”
武衛國走出太極宮,回到金吾衛大營,立刻率領一千金吾衛趕往十王宅。
在這短短六七天的日子里,十王宅的皇子們宛若滔天巨浪中的一葉小舟,誠惶誠恐,寢食難安。
他們實在想不通,一言九鼎的圣人怎么瞬間失勢了?
怎么去華清宮泡個澡,第二天就換了皇帝,這種事情他們做夢都不敢想……
看到武氏母子對長安實行鐵血統治,大街小巷每天都有重兵巡弋,反對武氏的重臣要么被下獄、要么被免職、甚至被處死。
這讓皇子們噤若寒蟬,唯恐下一個就會輪到自己頭上……
幸好,李琦登基之后除了加強對十王宅的監控之外,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找自己兄弟的麻煩,也沒有皇室被下獄,這讓皇子們稍稍心安。
只是,十王宅的監院太監換了人,原先的知事徐有貞遭到革職下獄,換上了武靈筠的心腹宦官,一個個兇神惡煞,嚴厲禁止任何人進入十王宅,每天只允許各王府的廚子在規定的時間內上街采購食物。
這導致所有的皇子如同坐牢,每天都被囚禁在府邸內,對外面最新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只知道李隆基在華清池突發疾病,傳下禪位詔書由太子李琦繼位。
大部分皇子在李隆基的控制下,已經養成了逆來順受,隨波逐流的性格。
手里沒有一兵一卒,就算有心反抗,又憑什么對抗李琦手里的二十萬京軍?
所以大伙也就接受了李琦繼位的事實,心中只盼這個兄弟不要來找自己的麻煩,能讓自己做個衣食無憂的親王就知足了!
眾皇子之中,最為郁悶的兩個人當屬已經看到希望的李亨與李琮。
李亨是因為獲得了李隆基冊立為太子的許諾,又有李林甫的支持,所以滿懷期望,只等李隆基扳倒皇后黨之后繼任儲君。
而李琮則是希望大唐越亂越好,越亂自己就越有機會,而且局勢也正在朝著混亂發展。
誰知道,一覺睡醒,長安城就變天了!
李隆基突然頒布禪位詔書,李琦在太極殿登基稱帝,李祎、陳玄禮、嚴挺之、賀知章等一幫重臣慘遭下獄,李適之、裴寬等人被打發到吃閑飯的衙門混日子……
這讓李亨和李琮滿心不甘,但又無力反抗,只能度日如年的在家里想著各種辦法打聽外面的消息,看看還有沒有逆轉局勢的希望?
覆巢之下無完卵,除了居住在十王宅的親王遭到監控之外,包括寧王李憲、汝陽王李琎等宗室也俱都遭到了嚴密監控,被勒令不許隨便出門。
這些宗室們和李隆基的兒子一樣無兵無權,面對著李琦的上臺無能為力,只能老老實實的被關在家里長吁短嘆。
當一千名金吾衛列隊走進十王宅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皇子們紛紛跑到自家門坊之下朝外面偷窺,不知道哪個兄弟要倒霉了?
“二十一郎這是要對自己的兄弟動手了么?上天保佑,千萬不要來找我的麻煩!”
在這一刻,幾乎所有的皇子都雙手合十,向天禱告,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那個倒霉蛋!</p>